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人力资本培训投资的博弈分析(2)

2013-06-20 01:25
导读:然而,在不了解对方类型的情况下(包括难以归于特殊培训或一般培训的情况),培训的博弈过程将如图1所示。根据图1中的博弈树可以得到: (7)式给出了企

  然而,在不了解对方类型的情况下(包括难以归于特殊培训或一般培训的情况),培训的博弈过程将如图1所示。根据图1中的博弈树可以得到:

(7)式给出了企业承担培训投资的比率的取值范围。显而易见,由于n与m的大小关系是不确定的,且只有当m>n时,(7)式才成立,所以在实际情况下企业要首先确定m与n的大小才能决定投资比率。由于企业和职员投资倾向的存在,所以可以推断P与q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且是递减关联的。也就是说,当P(或q)增大时,q (或P)会随之减少。但是,由于企业与职员的过程相对独立,他们对投资类型的判断并不完全被对方了解,故他们的投资概率并不遵循严格的函数关系。

  这就使得判断n和m的大小关系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即n<m是否存在是不能确定的。不过,企业对决定n与m大小关系并非无能为力,可以制定适当的投资策略(即改变q的大小)来适当改变n的大小,从而努力使得m>n成立。

  那么,在满足(7)式的前提下,当P很大、q很小时。即职员倾向于投资、企业倾向于不投资时,m趋近于0,n将小于0,的取值也接近于0。这说明在这种投资情况下,企业在组合投资中承担的投资成本很少,接近于不投资。同样,当P很小、q很大时,即职员倾向于不投资、企业倾向于投资时,m趋近于无穷,n趋近于I,的取值接近于1。这说明在种投资情况下,企业在组合投资种承担的投资成本很多,接近于全部。由此可见,通过(7)式可将贝克尔投资模式和组合投资模式结合起来。

  3结论

  在培训投资的组合模式思想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分析培训投资成本的组合方式,得出了关于确定企业投资比率取值范围的计算式,并将投资组合模式与贝克尔模式结合起来。因此,(7)式为企业在资本培训投资过程中确定投资策略和投资比率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该式也体现了职员策略对投资比率的影响,反映出并非企业投资越多就越好。

  从理论上说,(7)式的意义在于企业能对自身的投资策略作出适当的调整,找出合适的投资比率。例如,在(7)式成立的情况下,职员若不考虑自身利益有意地不选择投资策略(即降低P),使得企业承担培训投资成本的比率上限变大,试图迫使企业承担更多的培训投资成本。此时,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倾向于不投资的策略(如放弃部分利益使r减少来抵消职员行为对合作的破坏。本质上来看,这是理论上企业对职员威胁的应对策略。在决定培训投资成本各自承担的比率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类似的情况。不过,职员能影响的变量只有P与r,企业能影响的变量只有q与r根据(7)式可知,当职员改变策略(即影响变量大小)试图改变不等式的取值范围时,企业都能找到抵消这种行为的影响的策略这样就能避免职员通过采取不理性策略的威胁,并规避因投资策略选择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但应当指出,企业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足以达到企业与职员共同对人力资本投资、减少接受培训职员跳槽比率的目的的。企业在进行培训投资的过程中还应对职员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掌握职员的投资策略,才能真正做到培训投资的“双赢”。

上一篇: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