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险行业需求人才的探讨(2)
2013-07-09 01:11
导读:其次,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为保险公司对学历的要求提供了可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突飞猛进的增长,求职的高学历已是司空见惯,作为保险
其次,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为保险公司对学历的要求提供了可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突飞猛进的增长,求职的高学历已是司空见惯,作为保险公司对学历的高要求也就很自然了。
再次,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未找到一种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之前,学历与文凭仍然是一种较有效的判断人才的标准。
(二)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
一个团队通常是由多种人才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保险也不例外,保险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而其中以保险、金融、经济等专业为多,它们分别占了保险公司对人才总需求的26.2%、21.0%、14.4%,约占总数的3/5强,其实我们也不难看出这几个方面都是与保险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
表2:保险公司对各专业的需求单位:条 比例:%
专业 保险 金融 经济 计算机 管理 会计 律师 医学 财务 统计 精算
广告数 60 48 33 25 26 15 15 14 13 13 10
比例 26.2 21.0 14.4 10.9 11.4 6.6 6.6 6.1 5.7 5.7 4.4
资料来源: 据《中国保险报》2004年5 -12月各期招聘广告整理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创新是市场经济对保险业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中,顾客是产品生产、渠道选择、售后服务等公司活动的决定力量。谁赢得了消费者,谁就赢得了市场,赢得了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保险业要摆脱生存与发展的窘境,真正成为金融业的一大支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稳定器”、企业的“保护神”,就必须打破原有经营模式的桎梏,广泛开办特色保险业务,不断实现业务创新,满足市场需求。人才的多样化正满足了这一方面的需求,开拓了公司视野,为保险产品的创新提供了重要条件。
(三)工作经验被保险公司看好
公司招聘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了,但我们在这里强调这一点,无非是因为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比其它行业更加严格,正是由于人才在保险公司中的特殊作用,所以保险公司对工作经验要求特别严格,从而导致了国内保险公司为了快速发展业务,互挖墙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不利于中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从我们统计的资料中,对工作经验提出明确要求的有95.6%,高出对学历要求0.4个百分点(见表3),可见保险行业对工作经验要求有多普遍。不同职务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对营销人员的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或 “有一年营销经验”,这种要求就较低了,但是对于一些主管人员,要求就提高到了3-8年不等,对于总精算师一职,要求竞是“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
表3:保险公司对各种技能及年龄的要求单位:条 比例:%
需求条件 工作经验 人际交往(管理) 电脑操作 英语 资格证书 年龄
广告数 219 88 84 69 57 112
比例 95.6 38.4 36.7 30.1 24.9 48.9
资料来源: 据《中国保险报》2004年5 -12月各期招聘广告整理得
基于社会上对工作经验的如此高要求,我们也不难理解。公司都想尽量缩短员工的适应期、磨合期,最好是随来就可以是随用的那种,即有过工作经历的人;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保险业有那么多的公司去挖墙脚了。这让大学生很矛盾,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认为大学四年还不如在社会上混四年,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大学生不认真读书,而到处去找兼职,从而影响了学业。殊不知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知识的积累,到社会上去打拼也会是困难多多。
(四)人际交往、沟通(管理)能力被保险公司青睐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随着人们交往的范围的扩大,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大为扩展,这就对我们的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事保险更是需要有好的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交往与沟通不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学校、学生社团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大到国家的外交部,小到学生社团的外联部等,作为个人,人际交往也是个人能力的另一方面体现。一个保险公司是一个组织,需要管理,需要沟通,一个具备交往、沟通能力的领导才能很好地把组织运作好、管理好,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在我们的统计资料中对人际交往能力作出明确要求的广告就多达88条,占所有各种要求总数的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