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红色旅游区“各顾各家”,缺少统筹规划,难以形成大气候。
在全国红色旅游大兴起的形势下,各地应该将自己区域内的红色旅游发展置于全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全局中,这样才能做到整体统筹规划, 避免各个红色旅游景区的雷同发展,促成全国红色旅游统筹而又各自凸显特色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又要使各个红色旅游景区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真正站在全局的高度具体落实,这样其主打路线的选择、旅游品牌的树立、旅游项目的策划、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就会具有大局和长远的战略,以此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5.游客类型相对单一,消费水平不高。
目前国内红色旅游景区娱乐、疗养等功能不突出,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且游客群单一,大多是以红色旅游景区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所以青少年是游客中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多数是团队旅游,停留时间短,消费不高,因而收入也不高。此外, 红色旅游区周边的集群景观或配套的系列性旅游项目缺乏,也影响了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大多只停留短短两三天,影响了景区的收益。
四、如何保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掀起红色旅游浪潮的今天, 如何针对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进一步推动和保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进一步扩大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注重整体有效规划。
发展红色旅游应当注重综合效益,把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 使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提炼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将在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的革命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充分挖掘和展示。各地区应将本地区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置于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注重统筹互补,形成气候。
2.构建红色旅游产业格局。
目前,国内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多采取展板、实物展示等单一的形式,形式简单,内容缺乏吸引力。不少旅游专家表示,只有将红色旅游内容丰富了才能吸引游客, 如果红色旅游线路做不到精耕细作,没有众多游客的参与和整个社会的认同,红色旅游就成了一个空泛的概念, 爱国主义教育也相应削弱了效果。
3.丰富红色旅游内涵。
国内有许多红色旅游点“孤立”存在,没有与其它旅游项目或景区形成集群效应,再加上红色旅游景区展示形式单一、乏味等原因,造成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逗留时间短,能观赏的有价值的景点较少, 无法在红色旅游景区形成中长期的游客群,游客消费有限,“回头率”低,经济效益低下。因此,要改变红色旅游区的现状,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就要变“单色”为“多色”,让“孤景”成“群景”,促进多元化游客类型的形成,提高景区的消费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4.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 在交通、餐饮、住宿及其它各项配套服务中凸显优势,在方便游客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带动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红色旅游的问题与出路。
[2]红色旅游:怎样保持长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