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激励中的失衡与均衡探究(2)
2014-06-11 01:59
导读:(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均衡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物质需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均衡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最原始最低层次的需要,其激励的作用是表面的,深度有限,当社会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物质并不很丰富的时候,物质激励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当社会生产力水平进步,物质相对丰富起来的时候,物质的激励作用会随之下降,此时激励的重心就逐步转移到满足高层次需要方面即精神激励上往了。因此可以说,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存在着对立同一的辩证关系。所以,在建立员工激励机制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物质因素的重大激励作用,又要因人而异,留意将物质手段与精神手段协调运用,两者互相联系与补充,共同构成激励方案的两个重要方面。物质激励则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多的一种激励模式,其主要是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员工工作。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方面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二)员工维持与发展的均衡
我国企业在注重员工生存维持的过程中,要注重员工的发展,加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它需要员工个人和治理者共同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它要满足员工个人、治理者、组织的需求。为此,企业一方面要为员工提供共同愿景,让他们了解企业的需要,在明确了企业需要的同时,企业还要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和职业发展愿看,结合员工的能力、爱好、性格等方面,为其设计公道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实行双重职业生涯路径同一的双门路模式,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双重职业生涯路径体系可以让员工自行决定其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他们既可以沿着技术职业生涯路径发展,也可以转而进进治理职业生涯路径。此外,企业还要建立支持与帮助系统,为员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企业要努力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为其设置发挥其潜能的最大空间,包括授权治理和内部提升机制两个方面。即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发言权和一定的治理决策权,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通道,让员工能够随着企业的成长,获得公平的职位升迁或是创造新事业的机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正激励与负激励的均衡
我国企业在激励的过程中,要公道的使用正激励和负激励。学会运用正激励法不是一个简单的题目,首先要求人力资源治理者要深进实际、调查研究。要使正激励恰如其分,使人心服口服,作为人力资源治理者就必须把握真实情况。假如高高在上,道听途说,就难免说偏说歪,激励不到点子上;其次要求治理部分要处以公心,不能由于是自己身边的人或者喜欢的人就表扬的多,甚至没有成绩也表扬。对待这一题目要求领导者一定要胸襟开阔,不能将个人私怨带到工作中往;再次要正确把握激励的“度”。滥施激励会使奖励失效,甚至贬值。在企业治理中对于员工使用负激励时候,负激励有可能给员工造成不好的感觉,同时也会造成员工与上司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有时甚至会破坏企业的凝聚力。过于严厉的负激励措施轻易伤害员工的感情,甚至使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反感的情绪,很轻易抹杀员工创新能力和积极性,负激励措施太轻了,员工不当回事,处罚与不处罚差未几,不痛不痒,起不到震慑作用,又达不到负激励的预期目的。因此,负激励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一定要有个度,对于不同的员工群体应该要区别对待,留意考虑员工的内心感受。
过或不及都会给员工的激励带来负面效果。激励是企业治理的核心,一个激励的行为会产生正效果作用还是负效果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者使用的激励的方法和手段的平衡。治理者应用有效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激发员工的深层次的工作潜力与爆发力,对于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