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产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2)
2014-08-22 01:08
导读:2 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控制成本,提高竞争水平。成本领先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
2 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控制成本,提高竞争水平。成本领先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它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 2.1 成本控制管理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
2.2 成本控制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包括成本的分配与成本控制两大环节。成本分配解决如何归集、分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企业达到成本最小化,包括企业所做出的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
(1)成本分配。成本分配,即是将间接成本、共同成本或联合成本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工序或产品中。
成本分配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①确定成本对象。企业必须确定向什么部门、产成品或工序分配成本。成本对象常常是企业中的分部。如果企业中的一个分部被授予一些决策权,并成为成本对象,那么会计系统将对该分部进行业绩评价;②归集共同成本并分配到成本对象中;③选择成本分配基础。成本分配基础是与将要分配计人成本对象的共同成本有关的作业指标。共同成本通常是通过成本分配基础分配计入成本对象。成本分配基础能够大致反映成本对象对共同资源的消耗方式。
中国大学排名 (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乃至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
据此,我们用下表说明成本控制的原理。
从图表看出:上级经理,通过计划职能为下级或成本中心经理制定“成本(业绩)标准”,然后由成本中心经理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上级经理或其委托人(比如会计)对成本中心经理执行标准的进度或结果进行计量即“实际成本(业绩)的计量”;最后将实际成本与成本标准比较,编制反馈报告送达上级经理,上级经理根据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决定是通过成本中心经理整改还是允许其继续运行。
3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注重成本效益观,树立“降本”新理念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应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向现代效益观念的转变。若一种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成本增加就符合成本效益观念。
3.2 改进成本核算办法,加大成本控制新力度
基层车间、班组直接影响产品制造成本的大小,为充分发挥其成本控制的职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必须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办法。如齐鲁石化公司采用的基层成本货币化核算,该办法使车间由对生产过程物料流统计向价值流统计转变;由原来仅对产品主要消耗成本核算向产品全部成本核算转变;由厂部每月成本核算向基层每13、每班成本核算转变;由厂级一级成本核算向厂、车间、班组三级成本核算转变。这样,车间工人可通过自己每天每班的车间成本核算,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变动实际情况,使职工能清楚看到通过自己优化操作取得的成果,增强了职工“降本”增效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挖掘“降本”新潜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在生产力这一系统中,人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1)企业可通过教育、学习、训练的途径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开发劳动者的智慧,为技术革新献计献策。(2)加大经营者激励约束力度。通过股票期权、激励股等措施,鼓励经营者注重长期的降本增效,通过加大外部审计力度,确保报表内成本费用数据真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