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2)
2015-11-15 01:00
导读:同时,有些学者针对核心人才、战略人才提出了不同的分配制度。汪海英等(2007)指出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实行科研成果利润比例提成、节约成本奖励
同时,有些学者针对核心人才、战略人才提出了不同的分配制度。汪海英等(2007)指出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实行科研成果利润比例提成、节约成本奖励等措施。程东全(2004)认为,对核心人才支付有竞争力的个性化薪酬,对战略人才执行灵活的弹性工作制度和多元化的价值分配形式。张永伟(2007)强调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项目成果奖、科技创新奖、新增利润提成、股份期权等分配办法。
实践中,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实行的是基本稳定的薪酬体系,普遍以工龄或行政级别决定薪酬,对核心人才尤其缺乏激励性。而任何企业的发展依靠的恰恰是人才,煤炭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薪酬的应有功能,就成为煤炭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企业通过业绩计划、业绩考察、业绩评价、业绩反馈、业绩改进的一系列过程,对员工的业绩进行管理的系统。在煤炭企业中,建立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远比简单的绩效考核更重要。
冯乃秋(2002)定义绩效考评就是对员工在某一时间段内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及效率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祁中华等(2007)提出一致性、可控性、激励性的考评制度,并特别指出对结果与态度的考评要“粗细结合”。如李燕(2004)认为要根据员工的素质、智能、工作实绩进行综合分析。关于考核内容,许红军等(2005)把它分为量化指标、评议指标、综合指标三部分,不同的高层管理人员,其
评价指标的权重也是不同的。他主张采用操作岗位考核及管技岗位考核的考核方式。
从文献及管理实践来看,煤炭企业以绩效考核代替了绩效管理,忽略了考核前后的其他步骤,割裂了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特别是忽视了业绩反馈、业绩改进的作用,进而影响了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培训管理
为了使员工能够达到某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企业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员工进行培养和训练,以改变员工的工作知识、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煤炭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另一方面一线生产条件的特殊性使得相应的技术培训、安全培训必不可少。
翟建廷(2004),张俊明(2004)具体谈到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
工商管理知识培训;中层和一般管理人员接受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知识更新、工作技巧和方法的提高培训;实际操作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和劳动技能培训。李燕(2004)有类似的看法,强调培训分为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一般管理人员培训、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技术业务人员创新能力培训。张俊明(2004)从员工层次、企业层次、战略层次做出了培训需求分析。杨建伟等(2005),汪海英等(2007)就培训的内容及形式做出了论述,他们认为,在培训内容上减少学历学习,倾向于专业技术学习;在培训形式上,选择在职培训、进修、委托培养等形式。对此,祁中华等(2007),张伟南等(2007)提出了理论培训、职务轮换、提升、设立副职、研讨会、
辅导等培训方法。也有文章提出,既要学历教育又要能力培养。颜景桂(2006)针对在岗职工提出以岗位技能和操作手段为重点的技术性培训;对需晋升的职工进行相应技术能力的晋升训练;对一般管理者的岗位技能、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对高层管理者的知识面、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宏观指导能力的培训。
实际上,煤炭企业多以技术培训、安全培训等为培训的基本内容,缺少长远的规划,这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展望
目前,对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宏观层面上集中表现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研究;微观层面上比较成型的研究是薪酬、绩效、培训等几个方面。
针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有:培训的流程分析。实际上,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共性较为明显,尤其是培训的设计、需求分析等方法易于复制,所以相应的推广、借鉴大有前景;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的使用、激励等常见的问题,职业生涯管理的应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构建符合煤炭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直接反映。每个企业都需要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整合、导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