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治理的基础——知识作业工效及其研究意义(3)
2015-11-20 01:00
导读: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对于知识治理具有基础性意义。其一:它可以提供较全面的知识工作职业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这样的一个分类标准(现有的
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对于知识治理具有基础性意义。其一:它可以提供较全面的知识工作职业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这样的一个分类标准(现有的分类标准涉及知识型职业较少,大多为技能型职业。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要建立这样一个分类标准,就必须深进各种知识作业过程,考察、细分和比较各职业之间的相对作业难度,从而建立他们之间可比较的等级划分标准,给知识工作者一个社会化的价值评估标准。这将有利于更科学地定义脑力劳动和评价脑力劳动的价值,为企业聘用人才,激励人才提供标准,对于社会对人才的培育以及人才自身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二:如同泰勒对体力劳动的“时间——动作”研究为体力劳动提供标准动作从而进步了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一样,对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可以为一些重复性脑力劳动设定标准化“操纵程序”(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这些脑力劳动机械化的条件),从而极大地进步这些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控制理论的奠基人美国
数学家N.Wieaer曾说过:“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人手由于机器竞争而贬值,现在的产业革命便在于人脑的贬值,至少人脑所起的较简单的较具有常规性质的判定作用将要贬值”。可以预见,在脑力劳动作为主要劳动方式的知识经济时代,通过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使一部分重复性脑力劳动程序化(贬值)将为整个社会劳动效率的提升起到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左美云.国内外企业知识治理综述.科学决策,2000,(3):32-37.
2.吴文俊.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在中国科协2001学术年会上的报告.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李永建.人——机——环系统中一般工程操纵干扰的研究——认知界面与操纵界面的交叠作业干扰.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