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供给链、价值链与作业本钱法的有机结合(1)(2)

2015-12-07 01:03
导读:1、作业本钱法的涵义 作业本钱法以“本钱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以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所以将本钱分配分为两个过程,首先通过资

  
  1、作业本钱法的涵义
  作业本钱法以“本钱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以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所以将本钱分配分为两个过程,首先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把资源用度回集到各种作业上,然后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把作业本钱回集到本钱对象,即产品或业务上往[7] [8]。作业本钱法把“作业”作为间接用度向本钱对象回集的中间环节,不仅使本钱核算信息更加科学、正确,而且找到了一种更为科学的分配间接用度的方法,实现了对传统本钱会计的重大突破。
  作业本钱法的实施,是企业降低本钱的有力武器。它所掀起的“作业革命”,使本钱治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治理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着不可替换的奠基性作用[9]。
  2、供给链、价值链与作业本钱法三者的整合
  假如把以供给链为基础的各节点经济活动作为一系列“作业”,这些作业就会形成一个有机关联的“作业链”,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所以作业链的形成又表现为价值链的形成。因此可以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互相取长补短。
  作业本钱法通过引进“作业”这一中介环节,使得本钱的计算对象更加明细化和精确化,其重点是找出各作业的本钱动因,采取措施来降低本钱,但它没有考虑到各作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由此而产生的各作业本钱、价值间的相互关联性,假如单纯地降低作业本钱可能导致产品价值的下降,终极可能导致企业竞争力的降低。而价值链治理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价值增值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运用现代企业治理思想方法和技术,达到对整个供给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在价值链理论的指导下,只有充分利用供给链一体化治理技术,发挥整个供给链的整体协作能力,才是企业保持竞争上风的有效途径。
  由上可知,作业本钱法的优点在于对企业内部的本钱控制,而价值链治理和供给链治理的优点在于企业价值的增值和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降低产品本钱,同时还能进步产品价值,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9]。
  
  三、供给链、价值链与作业本钱法有机结合的措施
  
  进行供给链分析和作业链分析。通过供给链分析和作业链分析,全面了解把握供给链上下游企业状况和企业内部作业流程。供给链本钱治理涉及到很多环节,产品设计工程师、客户、供给商和制造商等的行为对本钱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对供给链上的作业进行分析,以降低总本钱。
  进行价值链分析。在供给链分析和作业链分析基础上,定量描述并确定整条供给链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供给商、企业与顾客之间,以及作业链各环节间的价值形成与转移过程,即进行价值链分析。通过分析,找出企业供给链价值所占总本钱的比例和增长趋势,确定作业链各环节的价值活动的结构构成,正确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以利于进一步优化企业价值链。
  通过作业本钱计算有效进行本钱控制。首先进行供给链作业本钱计算,计算各个作业的本钱,通过对作业本钱的确认和计量,为进一步改进作业本钱治理提供依据。其次提出动态改进方案。利用作业本钱计算的数据,站在客户角度,进一步改进增值作业。最后进行业绩评价。从效率、质量和时间上对作业进行评估,评价客户的盈利能力是否得到增加[10]。
  不断维持巩固本钱上风,取得本钱上风的持久性。只有当企业的本钱上风能够长期保持,它的来源是竞争对手们很难模仿时,企业才真正具有了具备战略价值的本钱上风,本钱治理的终极目标也在于此[11]。   参考文献: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马士华,林勇.供给链治理[M].北京:机械产业出版社,2006.37-41.
  [2]杨宇红,梅世强. 作业本钱法与价值链会计的有机结合[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1-62 .
  [3]孙茂竹,姚岳.本钱治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39-46.
上一篇:浅论现金股利政策的代理本钱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下一篇:下放决策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