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件行业的人才结构和培训(2)
2016-05-08 01:00
导读:理想的软件人才结构构成应该是“金字塔”型。处于顶层的、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项目高级管理人才以及能够进行软件整体开发设计的系统分析员,这部分
理想的软件人才结构构成应该是“金字塔”型。处于顶层的、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项目高级管理人才以及能够进行软件整体开发设计的系统分析员,这部分人将决定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决定我国将来在国际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处于“金字塔”中间的“中端”软件人才是高级程序员,他们是我国当前软件人才存量的主体。最后,我国还需要大量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从事软件编码等初级工作的程序员,这是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所在。不同层次的人才可以完成不同层次的工作任务,合理科学的人才匹配既可以做到人尽其用,又能使高级软件设计人员得到解脱,投身到更多的软件开发、设计工作之中,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更大的利润。
二、加强软件从业人员职业培训的必要性
软件中软件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软件技术不断的需要
在微性价比18个月、软件9个月就要更新换代的今天,软件企业必须与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最新、最实用和最前沿的软件动态信息,与时俱进,让企业员工掌握最新的软件行业发展动态,以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不同时期完成
软件工程项目的需要
基础编程人员的工作任务是完成一个个基础程序模块的编制,而不同软件公司在不同时期,软件产品也不一样,每个基础程序模块所需要的知识和编程语言也不尽相同。软件企业中的程序员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还必须进行培训,补充新知识,以适应IT行业的发展。
3.软件企业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调整的需要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软件企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过程都基本遵循这样一个模式:→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通过学历或职业培训,学员掌握了软件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入软件企业,在初级的职位上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和在职短期培训,逐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成为中高级软件工程师;通过参加更高级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水平,承担更为重要的工作。
软件企业为确保自身处于质量——成本坐标系上的最佳位置,就必须形成“项目经理→系统员→高级程序员→基础程序员”的合理化人才结构。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培训,才能建立起一支适应企业发展的职工队伍。
三、软件从业人员职业培训的方式和途径
社会上存在的软件人才培训方式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正规院校的学历教育是我国目前软件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而社会上各种非学历软件人才培训项目则是层出不穷,对传统软件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它们差异较大,各有优点和不足,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软件人才培训需求。
1.高级软件人才培训有多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如
工程硕士方式、第二学士学位方式和其他专业学生转向软件专业方式,其培养对象主要是一些有软件开发经验、需要继续深造的软件人才。定位于技术教育的学历教育,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有着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教育,但周期较长,费用较大。
2.中层软件开发骨干培训主要依靠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在职培训。规范的社会培训机构的在职培训,由于和软件企业有着良好的沟通,所以能够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可根据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培养方向,周期较短,费用较低。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低层软件技术工人培训主要培养软件技术工人,可以通过社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两种途径进行。由于基础的软件开发和编程是实践性和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注重于动手能力,需要在实际软件工程项目实践中得以锻炼,所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可以大量培养低层软件技术工人。
4.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软件公司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培训教育机构来提高现有人员的水平,不断充实研发队伍,为企业发展储备能量。这些培训机构的教材大多来源于企业本身,教师也都从企业中来,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项目经验,课程则针对企业需求进行设计,因此培养出的软件人才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