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精品意识问题思考(2)
2016-09-30 01:02
导读:四、精品意识是市场意识 图书出版工作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图书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
四、精品意识是市场意识 图书出版工作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图书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图书市场也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图书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具有“卖点”,不仅取决于它的思想能否反映时代呼声,展现时代精神,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取决于该书的选题策划能否依据市场规律办事,是否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作为图书出版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以对科学理论的渴望和对知识技术的期盼为目标,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出版适销对路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图书,努力实现图书出版的市场扩张和效益扩张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五、精品意识是形象意识
精品是出版社的形象产品、无形资产,是图书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出版社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新的出版形势下,作为注意力资源的出版形象已成为出版经营中的一种重要资源。良好的出版形象是保持出版社特色、出版精品图书的精神支柱,是出版社繁荣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中重要的、不可或缺少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出版形象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出版社一旦树立了良好形象,就可以赢得广大作者和读者的信任和支持,就能够拥有一批高层次的作者。经常出版一些高质量、高层次的精品图书,也就会拥有一大批稳定的、可以持续开发的读者资源,从而形成图书出版的良性循环。良好的出版形象是一种特殊的凝结剂,具有深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够充分调动出版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好地释放和发挥蕴藏的出版潜能,大大提高精品图书出版的工作效率。因此,出版社应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准确的形象定位、有效的形象策划和传导,进而通过优势的扩大、形象的完美、无形资源的增加、知名度的提高,推动图书精品战略的实施和出版社的健康持续发展。 这里还应强调指出,在注重精品意识是实施图书出版精品战略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强化通过建立精品图书的生成机制和实施图书精品战略,出版大批量的精品图书,形成不同层次系列的精品图书群,将图书出版工作带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的意识,以便在图书市场的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应从五个方面思考对策: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抓好图书选题开发工作。这正如新闻出版界人士邓本章指出的:“成功的选题策划是优质高效图书出版的前提。在选题策划上能否棋高一着,是衡量一个出版社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出版社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2]
2.抓好品牌出版和品牌建设。出版品牌是出版竞争的产物。对此,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指出:“正如其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靠优质品牌取胜一样,出版社在找到市场定位之后,主要以出版品牌来显示和巩固自己的出版特色。”[3]从这一角度说,抓好品牌出版和建设,必须以高质量的图书赢得读者、赢得市场。
3.抓好重点图书的组织和出版。重点图书的出版不仅反映一个出版社的出版能力,而且反映一个出版社的风格和特色,对于提高出版社的声誉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把策划重点图书选题视为选题策划工作的重要任务。
4.全面提高图书出版质量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市场的竞争最终就是图书整体质量上的竞争。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图书的政治质量、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质量和印刷质量的检查力度。努力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带动整个精品图书的生产,全面提高图书出版的整体质量水平。
5.建立科学有效的出版运行体系。在图书出版运行过程中,必须努力改变传统出版体系中以工作性质划分部门为基础的单向运作流程。因此,新闻出版界人士邓本章指出:“要建立一种动态出版运作机制,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激励、制约等环节的新的运行机制。把出版行为中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对象、出版策略和出版途径、人力资本、时间分配、资本运作和效益预测纳入整个精品图书出版过程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