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下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2)
2017-02-13 01:07
导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和流动机制。高校图书馆应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角度出发,提供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营造有利于创造型人才成长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和流动机制。高校图书馆应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角度出发,提供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营造有利于创造型人才成长和发展,有利于优秀人才孕育和产生的环境。对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通过为他们提供重要工作岗位,关键工作岗位来吸引他们。对于引进确实有困难而又急需的人才,如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可采用灵活机动的政策,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的用人观念来处理。岗位调整的流动,也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高校图书馆内的岗位调整和流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的潜在才能。通过调整流动,使图书馆人员围绕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而努力。因此,要从业务的开拓与创新出发,制定人才岗位调整和流动的明确制度,以保证在稳定中求发展。
建立、健全人才的长期教育与培训机制。教育与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图书馆应从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按业务工作的轻重缓急组织培训。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政治思想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的需要。可采取专业进修、自学、专题讲座、学术活动、外出参观、岗位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每个图书馆员要做好个人发展计划,从宏观和微观上制定具体的目标。
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人才资源激励机制。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和心理的过程。研究发现,在按时讲酬的制度下,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和充分的激励,就可以将其能力发挥至80% - 90%,甚至更高。这就是说,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管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图书馆人员的需求与动机,有针对性地采用激励方法,激发全体图书馆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励方法有:人性激励法、目标激励法、参与激励法、知识激励法等,高校图书馆可适当采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激励方法,充分调动图书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推崇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一项新举措,有利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有机地融入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是一种提供与需求的良性互动,是馆员个体隐性知识有机会显性转化的表现。在提供对口服务的过程中,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向用户展示,将其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工作经验、高度责任感、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组织能力等隐性知识用专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学科馆员的服务过程是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在知识交流、学习、分享过程中读者得到一种知识分享、满足受益的关怀。
此外,优化成才环境,营造事业氛围。高校各级领导和图书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问题,在图书馆要真正形成重视人才能力建设的共识。创造良好的政策保护环境,把人才资源的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政策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切实把人才资源管理纳入制度化的轨道,保证人才资源建设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不断发展。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搭建一个高校图书馆员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为图书馆人员提供必要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图书馆发展呼唤科学发展观[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 (3)
2.贾玉英.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农业图书馆学刊,2005 (5)
3.雷迪.从科学发展观看图书馆实践人文关怀的重要性[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