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决策制度的完善(2)

2013-06-28 01:04
导读:目前,监督主体对政府的监督大多仅限于事后监督。监督的内容也仅仅限于对政府官员的廉正监督,很少对行政效能进行监督。这些监督的方式、内容仅是

  目前,监督主体对政府的监督大多仅限于事后监督。监督的内容也仅仅限于对政府官员的廉正监督,很少对行政效能进行监督。这些监督的方式、内容仅是消极被动的监督,缺乏积极主动监督。我认为,应当积极引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机制,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或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监督主体应努力在整个决策过程的初期找出可能决策失误的条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避免。当然这种监督不是干涉政府行政决策过程,只是起到防止决策失误的作用。此外监督主体还可采用结合效能监督的方式,更客观、科学、公正地对政府行政加以监督。
  
  三、机制
  
  只有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还远远不能达到改善少数地区政府部门决策的最终目标,必须加以制度化,以法律的形式将整个过程确定下来。否则,难以形成对政府行政决策必要的约束力。将整个决策过程法律化,并不意味着僵化的政府决策,导致新的官僚主义。法律只在外观方面严肃整个决策过程,使决策更加科学、,减少政府决策过程中的随意性。至于决策内部,如何选择决策方案等则不属于法律规制的范围,只要遵从法律及秩序的规定,不做有悖于社会、公众利益的事情,都不应当去干涉。否则,即使做出的决策也是不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情况的决策,是不具有法律效力与行政效力的。
  这里的法律机制既包括程序上的也包括实体上的。在程序上,包括决策制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整套规范,包括目标的设立,决策前的准备阶段,决策方案的设立以及方案的取舍,包括最后决策责任的承担等等。通过行政决策程序立法做出制度安排,例如,听取意见、听证、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决策过程公开等程序设计,建立起对政府决策的有效监督与救济机制。实体上的法律是指决策的制定不得与其他法律相抵触,不得违背社会的公共秩序和民族区域特殊情况等等,制定的决策必须科学、效率、可行,没有造成重大的社会损失等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可喜的是,中国于2003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这部法律对于健全中国律体系,规范少数民族地区行政部门的决策,防止政府决策过程中的随意性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技术机制
  
  我国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了出了不少有益的行政决策机制,如民主集中制,行政首长负责制、社会听证制、专家咨询制等等。这些方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当地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胜。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决策机制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民意反映机制
  只有在政务公开、民主的条件下,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决策者避免决策过程中的盲目与随意,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笔者认为要完善民意反映机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首先是要坚持重大问题先广泛征求民族地区的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人士的意见,后提交人大讨沦、审议的决策制度。各级政府在决策之前,必须遵循宪政的要求,将重大问题提交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讨论和审议;其次,健全社会通报制度,例如对重大社会事项、重大社会灾难性事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诸如发布会(用当地通用或少数民族语音)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第三是完善社会听证制度,扩大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民族参与政府部门的决策,实现与各族群众的对话交流,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为政府的决策出谋划策;第四是健全公开公示制度,如坚持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等等,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最后是强化舆论监督制度,允许新闻媒介对重大决策的过程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二)健全和完善专家咨询制度
  在民族地区,智囊机构并不少见,如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门、各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研究中心和各类研究学会等。但这些机构对政府的决策影响并不是很大。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决策负责人缺乏现代决策意识,遇事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人如等说了算,很难真正听取这些专门智囊机构的意见。为此,必须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建立起政府官员在进行重大决策之前,必须听取并积极采纳专家合理的意见的制度体系。
  
  (三)完善决策议事规则和协调机制
  决策是否科学,是否民主,取决于是否有明确的议事规则,取决于对最佳方案的采纳。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相当多的政府部门,政府决策不是依靠严谨议事规则和协调机制,而是按照一把手的个人意识行事,一把手说了算,这样的决策过程严重扭曲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违反了基本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必须加以纠正和改革。
  
  (四)广泛采用备用方案制度
  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在制定决策方案中,要将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科学地制定备用方案,增强方案的灵活性,以防止意外出现风险对决策目标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综观目前民族地区的行政决策机制,意识到备用方案的科学性与重要性的政府官员并不很多,一旦确定某一计划方案,即使计划方案所依托的情势发生改变,也很少改换方案,缺乏应变性与灵活性。备用方案的应用能有效的避免种种意外情况所带来的损失,大大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オ
  
  参考文献:
  [1]张劲松.论“五权”对监督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中国研究网2D03 -06 -23.
  [2]莫于川.论行政的立法约束 [J].中国,2001(2).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梁仲明,王建军论中国行政决策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J] .西北大学学报,2003(3).
  [4]蔡放波论功奇责任体系的构建 [J],中国行政,2003(4).
  [5]扶松茂.责任政府与政府改革 [J]. 学术论坛,2002(1).
  [6]高秦伟.论责任政确与政琦责任 [J]. 行政论坛,2005 (7 ) .
  [7]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8]邵冲.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9]民族区域自治法[M].法制出版社,2003
上一篇:论汶川抗震救灾的几条宝贵经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