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与印度未来安全(上)(3)

2014-12-22 02:12
导读:H·J·麦金德认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大洲由于发达的交通已变成一个"世界岛",世界岛可分六个地区,其中最重要的地区是欧亚大陆板块


H·J·麦金德认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大洲由于发达的交通已变成一个"世界岛",世界岛可分六个地区,其中最重要的地区是欧亚大陆板块地区。这个地区除东欧这个门户外,其余方向海权国家均不易进入,欧亚大陆的结合部的中亚中东地区,被麦金德称之为"轴心地区"或"心脏地区"。占据心脏地区的国家在历史上却屡屡向沿海扩张。麦金德从欧洲人的视角提出"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能主宰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的论断。【7】应当说明的是,与马汉一样,麦金德所处的以欧洲为中心时代也没有使他充分意识到印度洋在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关键意义。

在对世界地缘政治体系及其中心环节的认识上,政治家似乎比学者的眼光更敏锐些。且不说彼德大帝、拿破仑等是怎样认识印度洋在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关键意义的,就是被首任印度驻华大使,同时又是印度现代海权理论的奠基人K·M · 潘尼迦(K.M. Panikkar)讥讽为"只把海洋当作一条边界" 【8】的曾任英国外交事务次官和印度总督的英国保守党领袖之一的寇松(George Nathaniel Curzon 1859-1925)似乎也看得明白。他在《远东问题》一书中说:"印度帝国处于地球上第三个最重要部分的战略中心。......但是,没有比在它对远近邻邦的命运所起的政治影响上,以及它们的盛衰系于印度这轴心的程度上更看得出它的中心支配地位了。"【9】曾任英国殖民、贸易、内政、海军、军需、陆军、空军、财政及国防大臣和首相的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1905)则把印度称为"英王皇冠上的那颗真正最为光亮而珍贵的宝石。"【10】而潘尼迦在其著作《印度和印度洋》一书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对麦金德及其之后的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欧洲中心和忽视印度洋的倾向予以批评,他说:

中国大学排名



德国的思想家们异常注意考察地理问题,他们为了探讨凡是控制了欧洲大陆中枢的,终必掌握海陆空的控制权这个观点,简直给世界战略问题迷住了。大有资格以这个新学派的缔造者自居的麦金德也是以同样的观点考虑亚洲大陆的,于是印度洋只被当作"海岛世界"的一个连接区,而在那个世界上,唯一有效的政治边界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结果,印度洋中的地利问题,从来没有人认真研究过。不过,考察一下印度防备的各种因素,我们就会知道,从十六世纪起,印度洋就成为争夺海权的战场。印度的各港口,对欧洲和远东距离大致相等,而非洲和太平洋各岛又都相去不远,这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印度商业具有世界重要性,我们认为这是以往印度的一大推动力,它曾在历史上使印度产生过激烈的政治变化。【11】值得让人钦佩的是,作为外交家,他在其著作中坦率地说出一个对地缘政治理论最为重要,对其祖国印度的国家安全也是最冷酷的事实:

正是由于英国在印度大陆上的地位,才使英国享有印度洋的绝对制海权,才使它得以把势力伸张到太平洋上去的。认真研究一下印度历史上的各种力量,就可以毫不怀疑地认识到,谁控制印度洋,谁就掌握了印度。从近三百年的历史来看,任何强国,只要掌握住绝对制海权,又有力量打得起陆战,就可以控制印度帝国,【12】

如果说,以前的学者和政治家们是从争霸对手所在地理位置及军事和商业贸易的角度理解地缘政治利益重心所在的话,那么,随着20世纪太平洋地区大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资源需求迅速扩大,战略大师们日益注意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生产决定市场,而资源却决定生产。一国的实力不完全取决于该国的生产力总量,而决定于该国可绝对控制并能稳定地获取世界资源的总量;一国在全球政治中的胜负兴衰,不再单纯地决定于它所表现出的经济(比如市场经济)和政治(比如民主政治)财富总量,而决定于得以保证这些财富不断得以产出从而使生产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的资源占有量;国家的失败,不再表现为国家财富的丧失,而表现为国家生产这些财富的生产力及支撑这种生产力的海外资源供应线路,特别是控制这些线路的军事力量的丧失。因此,这一时期的地缘政治不应再仅仅是一个单纯争夺控制世界地理要道和控制世界市场的理论,它已深化为以控制世界资源为中心的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中,控制世界不再是以控制某一地区为前提和目标,而是以控制世界资源贮藏丰富和开发条件最好的地区为前提和目标;地缘政治体系的学说,应是一个随资源中心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学说,而不再仅仅是"地理决定外交"的静态学说;特定时期人们对贮存于特定地区的特定资源的需求程度规定的世界资源中心(或重心),决定这一时期的地缘政治体系的中心。如果说,以往的地缘政治是对手确定战略的话,那么,新的地缘政治逻辑则是,资源决定战略:谁控制了资源,谁就能控制世界。
上一篇:批判理论的再兴——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 下一篇:什么是“博弈各方利益最大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