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4)
2015-05-10 01:07
导读: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虽诞生于一百五十多年前,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不断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虽诞生于一百五十多年前,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经历一个半世纪后仍能长盛不衰、永葆青春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之所在。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有以列宁为代表的、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和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几座里程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既是一脉相承的,又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表现形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全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写进了党章。邓小平理论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结合新的时代特征,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大发展。邓小平曾经讲过两句很生动的话,表明了他自己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表明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态度。这两句话就是:老祖宗不能丢;要敢于讲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这两句话讲清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老祖宗不能丢,是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许多基本原理至今没有过时,仍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针;要敢于讲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是说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老祖宗的著作中,不可能找到解决我们今天问题的现成答案,要靠我们自己,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今天的实际结合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走出新路子。所以邓小平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够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他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如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等等,以及他针对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和正确决策,都是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大大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作出高度评价:“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坚持和巩固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能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而不着重强调邓小平理论今天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重要性。当然,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决不是要把它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当作一种静态的东西加以固守。正如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一样,邓小平理论也将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被丰富、被创新。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肩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坚持了邓小平理论,高高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又结合新的情况、新的经验,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增加了新的内容。实践证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