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构建(2)
2015-06-12 02:05
导读:从上面分析可以得出,制度变迁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制度供给主体(有能力决定制度供给的人)在制度变迁中得到的收入能够涵盖其成本,这就说明了制
从上面分析可以得出,制度变迁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制度供给主体(有能力决定制度供给的人)在制度变迁中得到的收入能够涵盖其成本,这就说明了制度变迁不仅和变迁的总收入和总成本有关,而且还与成本和收入的分配有关。因而,笔者将长期内由于发起者追逐潜在利润而引致的制度变迁称长期内制度的自发演进,而在短期内制度供给主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可由其自身的利益引致制度变迁,将此称为短期制度变革。两种形式的制度变迁的根本区别在于特定制度供给主体的相对稳定性独立性,即其是内生还是外生制度变迁过程,因此,可以把制度变迁理解成长期内制度自发演进过程和短期内制度变革过程的总和。需要指出的是,长期和短期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时间概念,而是相对于某一特定的制度供给主体的存在而言的。
3 制度均衡及其效率
制度的不均衡一定会引起制度变迁吗?制度系统受到不均衡因素的冲击而引起的制度变迁最终会指向制度均衡吗?均衡是否有效率,即经济系统是否可能存在较长时期的低效率制度均衡?那么应如何促成一项制度变迁以增进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要促成制度变迁,必先影响决定制度变迁的因素,即提高制度变迁中的收入、降低制度变迁成本,改善变迁过程中的收入、成本分配状况。笔者认为,开放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理解成经济系统之间和经济系统内相互交流物质、信息、能量的状态和过程,开放在整个制度变迁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开放引入了制度竞争机制,学习机制,增加潜在利润,降低了制度变迁交易成本,为获取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及跨越式制度变迁提供了可能性,很难想象没有开放,会有今天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