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中](2)
2015-07-07 01:15
导读:“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区别于过去的旧“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新民主社会主义新在:1 、与过去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点不同:新民主社会主义不是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区别于过去的旧“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新民主社会主义新在:1 、与过去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点不同:新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为了改造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中国这样的社会谋求社会变革的探索;2 、社会(国家)观不同:新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不能没有管理,新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而是突出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管理模式;3 、新民主社会主义在总结人类民主政治的先进思想的基础上把建立宪政民主制度(民主政治),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实现社会公正作为最终目标。4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平变革的新探索。
新民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在于:新民主社会主义突出地强调了社会的集体主义思想,即每个社会成员有权利无条件地获取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新民主社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是民主政治 市场经济
社会保障制度。
三、新民主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1 、集权社会主义已完成了使命
中国的集权社会主义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初始积累的使命,再使用集权政治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形式已经不能快速地发展中国。要快速地发展中国,使中国融入世界文明潮流中,中国无论是走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道路,还是私有制道路,民主政治作为选择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中国人口和资源不存在矛盾,人民“等量”地占有现有财富而民主化完全是可行的。即便如此,由于90年代以来权力市场化,现在再采用全体国民等量地均分国有资产,已不再是等量了。
社会主义作为集体主义思想同个人主义思想一样是人类政治思想的一个方面;社会主义用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社会生产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一样是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但是,社会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思想相比较,有一个显著特点: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地表达了全社会成员公正地占有生活资料的愿望。这一特点,如果用均贫富来实施,会造成社会生产停滞而缺少生机,也不符合社会的二重性原则;(社会的二重性原则即社会一方面要保障群体的利益,一方面又要保障个体的利益。)如果用新民主社会主义,避免贫富悬殊过大的方法,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个人主义思想,在民主法治社会,如果不考虑人口和资源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个人主义行为不会造成一部分社会成员缺衣少食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那这个社会会以最大速度发展,因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都会被激活。这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民主政治 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政治 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道路在近代中国的民族救亡运动中被堵绝了。由于工业化初始积累的需要,我们走上了集权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工业化初始积累已经完成,我们能否走上民主政治 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呢?苏联东欧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但是我们不能,至少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不能。这是由中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和和平变革的条件决定的。当然,放弃社会和平变革,通过社会残忍的整合也可能走上这条路,然后寻求高速发展。问题是哪些人成为这种社会整合的牺牲品呢?农民?下岗工人?城市贫民?即使我们不是这个社会整合的牺牲品,我们能忍心以“君子之仁”看到同类白白牺牲吗?
为了和平变革中国,我们必无选择:走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2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国体上主权在民和政体上主权在领导的矛盾。自从满清灭亡,任何一部宪法都写上了“主权在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要实现共产主义,消灭国家,没有政府,“天下为公”。但是,由于共产主义的浩渺和工业化初始积累的需要,我们走上了集权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我们的人民在感到国家主人的喜悦的同时,他们把一切包括自身都交给了领导安排,领导行使国家(社会)意志。群众是被领导和安排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