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我认为最明显最重要的一个事实,即是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道德真空的世纪和时代,这既是人类从此成为自身最大(甚至唯一)敌人的转折点,也是发生上述一系列逻辑悖论或矛盾现象的根源。
二、人类进入道德真空的时代
何谓道德真空?即是旧道德已经死亡,新道德却远未诞生的虚空状态。
首先让我们先来界定什么是道德,然后再来界定什么是旧道德和新道德。
按照康德的说法,西方人的道德即是“上帝的绝对命令”,例如旧约圣经中的摩西十戒。中国人的道德按儒家孔孟的传统,即是孝、悌、忠、恕四个字。综合上述界定人类的道德,我认为,即是人类的不假思索的利他主义的行为习惯。用毛泽东的说法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用孔子的说法叫“仁者爱人”、用圣经中的说法叫“四海之内皆兄弟”、“爱你的邻人”等等的行为习惯。
现代一些学者往往在伦理与道德之间不作区分,这是很不合道理的,尤其在近代有人(例如边沁)提倡功利主义的伦理以来,这样的伦理就已经不再是可以与道德相提并论的概念了。
有功利就必有思索和计算,经过思索和计算的行为就不可能再接受“绝对命令”了,经过利己的思索和计算的行为也不再会是“利他主义”的行为了。这样的伦理还能叫做“毫不假思索的”道德吗?
有人会问,那种“毫不假思索的利他主义的”道德行为真是在人世间存在过吗?我的问答是肯定的,的确存在过。虔诚的信徒毫不假思索地遵循摩西十戒,即是这种道德行为,虔诚的儒家子弟毫不假思索地遵循孝悌忠恕的行为准则,也同样是这种道德行为。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偏于社会公德,后者偏于家庭私德,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则是,它们二者全都是具有不同程度神学背景的人类被动型的旧道德。
西方人旧道德背景中的神是上帝,中国人旧道德背景中的神是祖先神。西方人的神—上帝在人们的心中,中国人则是“头上三尺有神明”。神光如电,神无所不在。处于蒙昧尤其迷信状态中的人,始终会感到有神在一直注视和观察他(她)的行为,尤其当他(她)自觉在害人或为他人行善事的时候。
从生物基因的意义上说,利己主义是任何个人的绝对的本能的根性,但在精神(心理)的意义上,利他主义则是忠诚于神(上帝或祖先神)的高尚的人性的行为追求。在这种比较的意义上可以看到,利己主义的行为是主动的,而利他主义的行为则是被动的,是被神所推动的。主动的利己主义的行为是人类的本能,被动的利他主义的行为则是人类的道德精神。此外,这种道德精神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人们处于少儿时期逐渐养成的行为习惯,只有成了习惯的行为才能称作“不假思索的”道德行为。由此我们可以界定旧道德:凡是被外力(包括上帝、祖先神)所推动的也即被动的道德,即称为旧道德。不言而喻,新道德应是人类的主动的道德。关于新道德,我们放在后面讨论。
随着近代西方启蒙运动发生以来,人类的科学理性思维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人类从处于神性崇拜的蒙昧和迷信状态中逐渐苏醒,人类对神的拯救的渴望和对神的恐惧感,日渐被诉诸自身理性力量的主动的行为所消解。19世纪末尼采的一声“上帝死了”,表征了神和神学的死亡,或已经彻底衰微,同时也说明了被神所推动的人类的旧道德,最终也将走向瓦解和沦丧的不归之路。可以非常明显地作出结论:20世纪人类科学理性的巨大进步,是与人类的旧道德的瓦解和沦丧同时相伴而行的。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由于西方“现代化”在全球的渗透,无论西方人的基于上帝的神秘力量的宗教旧道德—“摩西十戒”,还是中国人的基于祖先神的神秘力量的宗亲旧道德—孝悌忠恕,都已经在今天青少年一代的不假思索的习惯行为中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目前真正被人们伪称为道德的东西其实是功利主义的计算之下的伦理,是新时代金钱拜物教统治全球之下的人类畸形的理性。之所以称之为“畸形”的理性,是因为在后面我们将讲到,只有当人类达到“全面的”理性之后,才有了产生人类新道德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