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1)(3)
2015-12-04 01:16
导读: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 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时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分两阶段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这个思想虽然在内涵上远不及以后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但它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之一。1962年,毛泽东在 总结 1958年到1960年急躁冒进和“共产风”的教训时,强调在我国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要把时间想得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太短了反而有害。他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快地发展起来,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在吸取“共产风”的教训时,比较早地提出了在我国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问题。首先,他批评了陈伯达等人主张废除商品和货币的极“左”错误,强调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其次,毛泽东批判了那种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最后,毛泽东提出“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求用这方面的事实来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
二、在执政能力上的探索
共产党执政素质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是在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中实现的。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一直是毛泽东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他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中共执政后,一方面能够凭借政权的力量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大程度上为人民谋利益;另一方面执政党的地位又非常容易使党的干部产生脱离群众甚至滥用职权的危险,从而使党的内部遭到腐蚀而导致失败。因此,执政党的建设成为比民主革命时期更为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对这一艰巨的任务有清醒的认识。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向全党发出警惕敌人“糖衣炮弹”攻击的警告,提出要将“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执政后,毛泽东所预料的不良现象在党内出现了:有些党员因为革命胜利而停顿起来,不求进步,工作上消极疲沓,生活上贪图享受;有些党员则以功臣自居,争待遇、争享受;还有些党员在工作作风上产生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作风,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为了克服和纠正党内这些不良倾向,毛泽东召集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党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在给胡乔木的信中强调指出:“这件事已成当前一切工作向前推进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不解决,各项工作便不能顺利地向前推进了。”(P967)1950年6月,中共召开七届三中全会,再次 研究 全党的整风问题。毛泽东在6月6日代表政治局向全会提交的书面报告中,把整党问题列为争取国民经济好转必须作好的八项工作中的重要一项。指出:“全党应在1950年夏秋冬三季,在和各项工作任务密切地相结合而不是相分离的条件之下,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用阅读若干指定文件,总结工作,分析情况,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项方法,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P72)通过整风,整顿了干部的思想作风,使干部中的骄傲自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有较大改进,个别党员干部的贪污腐化、铺张浪费等行为受到批判和严肃处理,从而使整体上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结合这次整党,毛泽东发动了“三反”、“五反“运动。针对当时一些不法资本家和阶级敌人,利用“打进来”、“拉出去”的办法,向党、政、军机关内部大量施放“五毒”,党内少数人经不起腐蚀而开始堕落,甚至蜕化变质,沦为犯罪分子。毛泽东对此高度重视,发动和领导了这场运动,直到枪毙如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中共高级干部,并着重揭露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受资产阶级的影响而腐化堕落的思想和行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了有效的防止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的普遍教育。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