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本国策理解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
2015-12-04 01:17
导读:(五)对基本国策的理解和使用随意性大 这种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观臆断 很多人本能地认为,凡涉及国家重要方面的政策就应该是基
(五)对基本国策的理解和使用随意性大
这种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观臆断
很多人本能地认为,凡涉及国家重要方面的政策就应该是基本国策,因此很多人在实际工作中,就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顺理成章地主观认定了许多基本国策。不仅普通人如此,甚至极少数高级领导也会随口拈来,将某方面的事务“提升”成基本国策。如原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认为,保护知识产权是基本国策[6]。事实上,我国没有任何一个机构以任何一种形式将“保护知识产权”确定为基本国策。再如,林治波说:“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将保护耕地、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共同列为我国的三项基本国策”[2];翟博在中国教育报的《科教兴国备忘录》中说:“1996年,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其中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7],均属这种情况,类似的情况还较多。
2.理解偏差
在对有关政策的理解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发生偏差。如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认为:“自主创新是基本国策” [8],其依据是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但该讲话只是强调,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能力视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并没有将其称为基本国策的明确表述。
3.将发展战略、基本方针、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作为基本国策使用
如“科教兴国”问题。有人认为“若干年以前,我国就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9],持该观点的人还较多。2000年5月9日,原外经贸部石广生部长在全国科技兴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科技兴贸是实施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重要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0]。但十五大报告中,并未有将“科教兴国”列为基本国策的内容。2001年,在“世界空间周”中国活动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代表教育部所作的讲话中指出:“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是动力,全国各行各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重要保证”[11]。也有人说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实现“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战略核心[12]。2007年10月17日,教育部长周济在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作的报告后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基本国策” [13]。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认为:“科教兴国是基本国策和国家战略” [14]。但查阅相关资料,不论是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还是党的报告、领导讲话,均没有将“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的明确表述,而是将“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提出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另外,也有不少人将基本方针、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理解为基本国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今后15年,必须认真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 [15],就有很多人将其作为基本国策使用。
(六)执行力强弱不同
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人们对基本国策的认同度和重视程度也有差异,执行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应该具有同等权威的基本国策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如计划生育工作,人们认同度普遍较高,落实得也较好。但有的则有名无实,只笼统的将其表述为基本国策,认识不到位,缺乏配套政策和措施,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保障不得力,考核机制不健全。如“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虽然在国民经济各个五年计划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党的报告中、在政府白皮书中均提出,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贯彻执行不得力,导致环境保护目标无法完成。又如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也是如此,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耕地红线屡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