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2)
2015-12-09 01:43
导读:再次,这种观点还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进化主义在中国”、“唯意志论 哲学 在中国”、“实用主义在中国”等相提并论,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与其
再次,这种观点还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进化主义在中国”、“唯意志论
哲学在中国”、“实用主义在中国”等相提并论,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西方近现代思潮之间的原则界限,实际上完全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按照这种观点,既然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西方近现代思潮一样都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而涌入中国的,那么,即使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实,它也只不过是西方文化入侵或文化殖民的一种表现。如此一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说是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倒不如说是要拷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法性。
总之,上述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性质的误读,如果不是那种极端保守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文化心态作祟的结果,那就只能理解为某种故意混淆视听之举。不从根本上破除这种已产生相当影响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性质的误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都会举步维艰。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学术定位上的重大偏差
所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定位,是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意涵的界定,它涉及到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性或在学术上如何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这是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特有的问题。然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已经出现了重大偏差。近年来,一些人主张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层面与政治层面,认为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眼点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其重点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前中国和世界现实相结合,它属于革命家、政治家的事情;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指哲学、
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的中国化,其重点是吸取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其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显然,这里所谓的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此相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定位实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定位。在这种观点看来,以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着学术含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而其原因正在于它缺乏准确的学术定位,经常越位到政治层面去干本属于革命家、政治家的事情。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应该承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革命家、政治家与理论家确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尽管毛泽东、邓小平等领袖人物具有革命家和理论家的双重品格并因此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但是,如果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当前现实相结合主要是革命家、政治家的事情,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是致力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家的本务,那就太荒谬了。这种力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层面与政治层面作截然二分、试图通过规避政治和现实来强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的观点,不过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以“政治淡出,学术凸显”的时髦口号为症候的流行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表现。该流行病的病根在于:一些人宣称,马克思主义只具有政治方面的功能,它根本就不是什么学问,因而它不仅不应该在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居于指导地位,甚至也没有资格在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也就是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取消论。而上述主张通过规避政治和现实来强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的观点,就是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面对马克思主义取消论的冲击和挤压而采取的一种消极应对策略:你说马克思主义不像学术或学问,我就努力按照你的标准使它成为学术或学问。其实,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与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题中应有之义,无论是革命家、政治家还是理论家都不应该偏废任何一方面。作为学术事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当然要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思想养分,但更应该关注中国的当前现实,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为解决中国当前现实中的问题寻觅思想资源。如果无视时代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漠不关心,不仅会因缺乏现实立足点和取舍标准而使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思想养分成为空话,而且还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面临合法性危机,更遑论什么强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和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了。因此,不校正上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定位上的偏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将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并陷入重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