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下](5)
2016-02-02 01:19
导读:四、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衰落阶段 前面提到,我在《三说美国》里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以来的这一个时期划为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衰落阶段
四、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衰落阶段
前面提到,我在《三说美国》里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以来的这一个时期划为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衰落阶段。是否承认这一点。涉及到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用以反危机的两只手——货币政策(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政策(是增加还是减少财政开支,是增税还是减税)能否继续发生作用?
我在上述著作里已经运用具体材料论证过,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盛阶段,美国垄断资本运用的这两只手曾经起过作用,然而在它的衰落阶段,这两只手的作用已逐渐削弱,以至难以起作用。在《一论》、《再论》里,我又援引新的材料,重申了这个观点。在这里,我将以2001年1月以来的最新材料为据,就这一点作再一次考察。
先说由美联储出面执行的货币政策。这次美联储实行的货币政策具有以下特点:(1)4个半月之内,即2001年1月2日、3日,1月31日,3月20日,4月18日,5月15日,连续5次降低利率。这么短的时期之内如此频繁降低利率,在美联储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2)在通常情况下,美联储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的次数较多,降低贴现率的次数较少。这4个半月内的5次行动,都是同时降低这两种利率(每一次降低利率,同时也是增加货币供应量)。这在美联储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3)这5次降息中的两次,都是格林斯潘先生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之前所采取的突然行动,明显具有紧急抢救危机的性质。(4)美联储降息有两种做法,一是一次降低0.25个百分点,另一是一次降低0.5个百分点。这5次降息,美联储每一次都把联邦基金利率(这是一种短期利率,但如果美联储所属会员银行连续折借,也可以把它变成半长期)和贴现率降了0.5个百分点,4个半月之内把这两种利率分别降了两个半百分点,降到了1994年的水平。由此可见,美联储这次是在非常时期所采取的非常行动。它降息的次数不可谓不频繁,降息的幅度不可谓不大,所下的药剂量不可谓不猛烈。但美联储的这一系列非常行动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起了作用没有呢?实际情况表明,它基本上只不过是吹了几次肥皂泡,转瞬即逝。显然,格林斯潘今后还会采取类似行动,但既然他已经把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降到了4%和3.5%,进一步降息的余地就已经很小了。因此,可以肯定,格林斯潘将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现在,不仅华尔街的经济分析家们对格林斯潘的魔术所能起的作用开始产生怀疑(美联社2001年3月22日华盛顿电),就连格林斯潘本人也基本上承认了这一点。前面引用的格林斯潘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的演讲里曾就此讲过一段很重要的话。他说:“一家中央银行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抑制通货膨胀。但是,我们有能力消除繁荣与萧条的循环吗?能像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一些非常乐观的信徒们在几十年前所坚信的那样,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就能消除工商业周期吗?按照我的判断,答案是:不可能,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工具能够改变人类的本性或者抱着很大的信心预测人类行动的方向。”(美联储2001年5月动日发表的格林斯潘演讲全文)格林斯潘认为不可能通过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消除繁荣与萧条的循环、或者说“工商业周期”,这是他与我们之间的共同点。然而就原因而言,他回避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而是归咎于“人类的本性”和“人类行动的方向”,则是他与我们之间的分歧点。之所以产生这种分歧,根本原因在于,格林斯潘先生是一个历史唯心主义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事情还不仅如此。美联储短期内这样大刀阔斧地降低利率、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还有可能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发生过的连续10年以上的“停滞膨胀”灾难再度出现。就连《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也提到了这种危险。(《华尔街日报》2001年5月 19日)
关于由白宫直接出面执行的财政政策,这里主要指的是小乔治·布什总统2001年1月20日上台执政后为刺激经济向美国国会提出的在今后11年(国会改为10年)内减税13500亿美元的方案,经过共和、民主两党的反复激烈争斗,已于5月26日由国会众、参两院通过。第一次小额减税(总金额约为955万美元)从2001年7月1日生效,8、9月份开始实行;大额减税要在2006财政年度以前逐步实施;有的免税项目要到2009财政年度开始实行,2010财政年度完全兑现。有的民主党人指责这个减税法案是“劫贫济富”。我们对这个法案是竞有利于谁,即有利于美国社会上的哪一个阶级姑且不予评论,只说它对缓和或制止这场经济危机能否起作用。难道从2001年8、9月份开始实行、2002年秋季才能对消费需求发生作用的区区9500万美元的减税,能够制止现在已经处于始发阶段的这场经济危机的发展吗?不说2010年,就说2006财政年度以前逐步兑现的那个大额减税项目,难道它能够制止现在已经处于始发阶段的这场经济危机的发展吗?难道这不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