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社区党建的理论思考(1)(2)
2016-02-22 01:12
导读:(二)对社区党建在投入上的不足 由于上级政府对社区党建认识的偏差和不足,导致了人力、财力投入上的不足。通常,一个社区往往覆盖数平方公里,为辖
(二)对社区党建在投入上的不足
由于上级政府对社区党建认识的偏差和不足,导致了人力、财力投入上的不足。通常,一个社区往往覆盖数平方公里,为辖区内的成千上万群众提供方方面面的日常服务,但许多社区却往往是几套班子一套人马,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公共服务事务所等社区机构均是一套人马。一个社区也就那么几个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许多是国有企业的下岗人员、社区中存在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他们本身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自身素质均需要提高,但包括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在内的社区工作者常常一人身兼数职,整天忙于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精力外出参加
培训,同时,上级政府也很少给他们提供外出学习和考察的机会。在许多城市,社区党建经费的投入也存在问题,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社区党建的归口领导单位是各级地方党委中的组织部门,社区党建的经费也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并没有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体系之内。因此,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在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对社区党建进行过多的投入,而社区党组织本身往往又不具有融资能力,这两种状况的并存导致了社区党建经费的严重不足。如果按照党政分开的原则,社区党组织的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专职于社区党建工作,他们获得的收入就极其有限,这也从一个方面促成了社区党政不分,社区兼职、党务工作者被挪作他用现象的大量出现。
(三)驻区单位与所在社区在党建工作中存在协调上的困难
社区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组织,从行政等级上来说不存在任何级别,但社区往往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级各类单位,这些单位均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任何一个单位从行政级别上来说均高于社区。虽然我国业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传统的等级观念、身份概念仍普遍存在,社区党建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这些大大小小单位的支持,等级观念、身份概念的存在和影响使得这些单位放不下面子和架子来配合社区这个没有行政级别的组织来从事党建工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社区均涌现出大量完全不同于传统单位组织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通常简称为“两新”组织,它们要么是以赚钱,要么是以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作为其成立和存在的理由。这些“两新”组织在组建的时候由于从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必须建立党的机构和组织,因此,这些组织大多并未建立党的组织机构,即使建立了党组织机构的,其党员比例也严重偏低,党员在这些单位中的影响力也比较微弱。到2007年底,全国非公有经济控制企业和民办非公企业单位有中共党员312.4万名,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1%。全国仅有约8%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绝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发展极不稳定,对所在社区党建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极其有限。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吴翔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论毛泽东的革命型现代化模式及其局限性
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