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面向21世纪——我国当前会计的改革与发展(1)(2)

2013-05-04 18:17
导读:可见,实现会计行为规范与能动的统一,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与经营管理双重目标的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必
  可见,实现会计行为规范与能动的统一,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与经营管理双重目标的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必然要求。
  6、 在会计教育上,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化现代企业经营呼唤现代会计人才,而培养现代会计人才有赖于实现会计教育的现代化。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会计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确立并实施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教育目标。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在目标上只注重“应知”、“应会”,即只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型人才培养目标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发挥了应有作用,但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其缺陷也日渐暴露,如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能力等等。适应我国会计不断改革与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要求,现代会计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能力水平,例如:(1)随着会计手段的全面电算化,现代会计人员不仅应熟悉电脑操作,而且要能进行电脑内在功能的开发和利用;(2)随着会计发展的日益国际化,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国际会计理论与方法,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3)随着预测决策会计的形成和实施,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预测和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且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4)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不确定性的加剧,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能合理预测环境变化趋势,而且要能分析、判断和解决企业经营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等。可见,确立并实施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相关操作技能和相应能力水平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会计教育目标势在必行。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其二,实现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科学化、合理化。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结构有失合理,即会计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的比重太小, 甚至空缺;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实务性的制度解释,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除公共基础课与会计专业课外,还应以各种方式开设相关学科课程,如金融保险、法律、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计算机软件、公共关系学等,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教材内容上,应改革以法规制度解释会计实务的传统体系,代之以从理论到制度的新型体系,以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其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这种方式对于会计基础课的教学是必要的,它能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入门,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但随着入门课程的结束以及学生“会计头脑”的基本形成,“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内在缺陷将逐渐显露,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等。因此,要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如 “问答式”教学法(即老师设问,老师回答;或学生设问,老师回答的方法),“倒位式”教学法(即先由学生讲述,老师进行评价和纠正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即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定论的方法)等,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此外,应强化案例教学和模拟学习,即根据实际材料,设计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会计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以便使他们加深理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合格人才。 大学排名
  7、在会计手段上,实现全面电算化首先,与企业规模日益大型化以及经营结构日益多元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业务量、信息量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企业经营者、投资者为了及时地进行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对会计信息的时效要求愈来愈高,这就客观上要求采用准确、高效的会计手段,即实现会计电算化。其次,随着预测决策型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在会计领域必然要建立大量的预测、决策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与分析。显然,这些复杂的数学运算与分析仅凭手工操作是难以完成的,而必须借助于电脑。再次,随着信息市场的发展,以电脑为载体的全国乃至全球性的会计信息网络必将形成,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迅速获得和传递信息,以适应参与竞争、优化决策的需要,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和电脑联网。
  参考文献:
  ①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②王治安、向显湖:《试论我国的会计改革目标》,《四川会计》1997年第12期。
  ③赵德武:《论中国会计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1997年第9期。
  ④李心合:《现代会计发展的五大趋势》,《当代财经》1997年第10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会计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的运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