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会计管理机制必须创新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一般是根据物流程序设计。在传统的金字塔型的分工协作关系中,分工越细、越专业化,企业协调监督就越复杂,导致管理环节增多,管理成本增加,企业效率低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横向革命,其主要特点:
1 人员结构菱形化。原先的工业企业以管理人员为塔尖,操作工人为塔底,人员结构呈塔型,而知识型企业从事知识和信息工作的白领员工大幅增加,蓝领工人锐减,从而使人员结构呈菱型。
2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运用,企业管理中凡属于标准化的信息都将由电脑管理,而非标准化的信息,主要是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给人脑进行分析决策,这样,由于计算机代替了中间层次(部门)的收集、传递、分析与处理信息的无创造性或低创造性工作,从而使中间层次(部门)越来越显得多余,企业组织结构逐渐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最终演变为以分权为特征的横向网络型的组织结构,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距离日益缩小,并最终走向合一,于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网络型企业应运而生。网络型企业是多样化、分量生产的高价值企业的主要形式,它注重企业内每个员工技能的发挥,加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和交流,每个员工或每个员工组成的小组都是创新的源泉,都是价值的创造者和利润的分享者,都拥有更多的独立自主性,它们共同构成企业网络结构中的能动的结合点。
3 分工合作方式的小组化。具体表现为打破部门分工,采取综合性班组方式,把工人、技术人员、设计师、会计师、销售人员等不同专业人员集于一体。这些班组拥有产品开发权和销售权,分享信息、知识和利润,总部则在财务和后勤上予以支持,它以顾客为导向,以价值增值过程或“生产流程”为中心,服从协调和整合的需要。这种分工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分工,而不是僵化的静态的部门分工,它是以提高个人和整体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分工和合作方式,它既可以把外部的创新点纳入到班组来,也可以把班组内逐渐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新的创新点分离出去,形成新的创新小组。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的班组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从而有利于企业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应交策略。
总之,企业组织结构的“横向革命”的实质,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促使纵向官僚机制开始崩溃,使企业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小型化、个性化、综合化,这必将促使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具体表现为:
1 财会部门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其权限和作用日趋缩小,财会专家将走出会计部、财务部、与设计师、工程师、营销人员等其他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同为知识创新和利润创造作贡献。财务会计与其他专业的分工不再以传统的部门为界限,而是以一定的“决策逻辑”为界限;财务会计也将在保持自身专业性的同时,与其他相近学科实行整合;财会管理人员也将成为通晓相关专业学科的复合型知识化人才。
2 会计信息的披露将由原来单纯的财务信息转向复合型信息。即企业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如经营业绩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定性信息(如财务和主要经营数据变动的原因);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不确定信息(如有关知识创新的风险信息);不仅要披露历史性信息(即沉没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前瞻性信息、未来信息和预测信息;不仅要披露企业的整体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分部信息—特别是新型的创新小组的创新信息。一句话,会计信息将成为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综合性信息。
3 会计报告将以提供原始信息为主。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实质上是经过会计人员加工处理后形成的,它是会计人员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政策,以有利于某些利益集团的会计方法为手段,挑选一些所谓的最有用的数据加工处理而成的。由于过去没有传递大量信息的手段以及分析大量信息的方法,因此,提供综合的、成品信息成了唯一可行的办法,但它是以牺牲大量有用的原始信息、并使信息相对失真为代价的。而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快捷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也为用户提供了直接分析利用这些信息的技术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单纯提供综合型信息,不仅成为多余,而且还会影响用户对这些信息作出正确、及时的判断。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实时地提供能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的原始信息。
4 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由于知识型企业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即对那些相对不太可靠但又相关的信息,只要在披露信息的同时披露其计量方法和假设即可,这样,信息用户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经济决策。同时,随着适时生产管理系统,零存货管理系统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在企业的广泛运用,迫切需要财会部门提供“实量”信息,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此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四、知识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显著特点要求会计核算方法必须创新
1 服务和创新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开发和创新的投入明显增长,成本管理的重点将是知识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利润不是靠生产规模和产量,而是靠不断找出需要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多来自劳务,即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专门销售和咨询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金融和管理服务。实际上只有这种价值才不易在世界范围内被模仿”[2]。因此,在知识产品的价值构成中,服务价值所占份额日益增大,并实际上决定着产品的竞争力。而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开发和创新,则是企业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从而导致开发与创新投入的明显增加。以美国为例,1997年企业研究开发与创新的投入额占总投入额的60%,增长率为5%。在国际市场中有重要地位的300家美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占全部企业开发总经费的88 3%。由于知识型企业开发与创新的投入不断增长,占比不断提高,加上科技知识的不断创新导致产品经济寿命日益缩短,这样,投入期和成长期对产品利润的赚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产品的成熟期和衰退期时间很短,几乎可以忽略它们的作用。因此,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在设计、开发阶段进行科学的成本规划,在成长期迅速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利用知识产品低成本扩张的优势,快速占领市场,赚取利润,收回投资,再用于新一轮的创新投入。在这里,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将显得无足轻重。
2 知识产品的快速更新导致生产周期明显缩短,加速折旧成为主要的、普遍的折旧方法。据统计,40年代以前,一般产品的寿命平均为30年以上,50年代以后,平均在10年左右;70—80年代缩短至5年。而像电子、计算机等高技术产业,其产品寿命更短。以PC/AT486为例,从1993年投入到我国市场至1996年衰退,产品寿命周期仅为3年。[3]。其经济寿命甚至更短。产品寿命周期缩短、换代频繁,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尽快收回投资,避免风险,必须采用加速折旧方法。
3 知识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爆炸性,加大了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实行会计风险管理成为必然。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快”。科技进步快、产品更新快、市场变化快,市场竞争不仅比价格、质量、服务,更重要的是比速度,以快取胜。“快”的本质是降低时间成本,以满足市场个性化所决定的多品种、少批量、灵活生产的要求。其次,知识产品生产具有随机性特征,有时投入很多,产出很少;有时投入很少,但产出很大,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非常复杂的多元线性关系。第三,知识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说具有共享性,而不具有唯一性、排他性。第四,知识经济不像工业经济需要一点点积累,逐步发展,它具有“拐点”,可以突变,可以跳跃式,爆发式地发展。这些特点都决定了知识的创新和开发具有巨大的风险。据统计,美国高技术企业的成功率只有15%—20%,某些高技术项目的成功率则在3%以下[4]。知识经济的巨大风险性,决定了会计必须实行风险管理。例如,加大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的科技开发费用的比重,提高风险准备金的比例,在成本核算和收入核算中普遍采用谨慎原则(稳健原则),在设计开发阶段重点实施风险管理,等等。
4 对投资效益的评价要从狭隘的财务效益向全方位效益转变,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要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经济,它以智力投资作为基本的投资取向,与此相适应,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也应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国际大市场,以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竞争力、发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础为基本出发点,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短暂的得失。同时,在知识产品的价值构成中,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由高智力的员工所拥有的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却大幅增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样,企业计算经营成果的重点应以计算利润转向计算价值增值,并通过编制增值表加以系统反映。
[注释]
[1]〔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2]罗伯特·赖克:《国家的作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3][4]何国祥:《开拓市场———高技术产品的市场营销》,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参考文献]
1 石磊、周兆生:《信息经济中的企业》,载《经济学家》,1998(5)。
2 周敦仁、马磊:《知识经济: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载《现代国际关系》,1998(6)。
3 陈卫星:《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载《会计研究》,1998(1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