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会计舞弊动因理论述评(1)(2)

2013-06-22 01:01
导读:2、理论实质基本一脉相承、因素分类大同小异 一般而言,在特定环境中舞弊的形成包括了多重因素的影响,因素分类的多维视角导致了理论观点的差异,
  2、理论实质基本一脉相承、因素分类大同小异
  一般而言,在特定环境中舞弊的形成包括了多重因素的影响,因素分类的多维视角导致了理论观点的差异,但在大多数理论中综合决定舞弊风险的因素大致相同。在上述四个理论中,一方面,其理论框架均从组织(制度)、个体(行为)两个维度建构;另一方面,虽然各自理论中因素内部的细分有所区别,但所包含的基本因素大同小异,尤其是三角形理论和风险因子理论的因素近乎一致。可见,其理论实质一脉相承。具体而言,在组织(制度)维度,主要包括有无预防舞弊的制度、制度是否有效和是否能揭示舞弊两方面;在三角形理论、风险因子理论中,增加了舞弊惩罚的要求。通过上述分析,这基本反映了在制度层面从舞弊机会、发现、惩罚等角度对会计舞弊的诠释路径。在个体(行为)维度,主要从行为人的压力(或动机)、道德两因素来构建;如果行为人面临压力(压力会催生舞弊动机),且道德抵御能力欠缺,其舞弊实施的可能性很大。
  
  3、存在相同的理论缺陷,缺乏外部因素的考量
   从上述分析可知,四个理论观点的研究视角侧重基于组织和个体维度的企业自身分析,较少涉及外部因素的考量。可以说,舞弊行为的实施,既有舞弊者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应是两者共同作用所致,这或许是上述观点共同的理论缺陷。国外理论基于美国相对完善的法律框架背景,舍象掉了正式的法律法规、公共会计准则对会计舞弊的影响,这对于美国舞弊问题的有效解释并不能高度舍象出其他国家的应有特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上述理论的普适性。
  
  三、简要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企业舞弊以空前的规模在全球蔓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美国、中国、欧洲概不例外,在世纪之交时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灾难。因而,借鉴国外理论以分析我国的问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是,社会科学是深深植根于其文化土壤,并反映特定思维模式的一门科学。在借鉴时,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相关理论存在的社会环境特性,并结合中国社会的特殊性,不宜将其完全照搬。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会计舞弊动因理论进行比较评述,可以起到师夷长技、为我所用的效果,为我国舞弊审计的开展提供参考。在我国开展舞弊审计时,它能为职业界提供有益的借鉴。但在借鉴时,尚需注意几个方面。
  
  1、关注理论的适用性
  目前,对会计舞弊动因理论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美国,其运用于会计舞弊的动因分析、识别、防范与治理等研究也多以美国背景为主,且相关研究大多基于美国完善和成熟的外部治理市场。因此,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推演出的会计舞弊动因理论,也应相应地基于上述背景或前提。而我国的情况与美国不尽相同(或可称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无疑会影响到相关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对我国会计舞弊动因的诠释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
  
  2、注意法律背景的差异性
  上述研究主要基于美国相对完善的法律框架背景,而我国大陆法系的法律背景与上述研究基于英美法系的法律框架背景差异甚大。因而,需特别注意法律背景的差异对其研究结论及运用的影响。并且,四个理论观点均舍象掉了正式的法律法规的影响,实质上是将法律法规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可以说,将相关理论运用于分析不同国家的现实问题,舍象掉正式的法律法规的影响,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3、重视制度环境的差别性
  由于制度环境的不同,我国与美国在舞弊动因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可比性不高。以舞弊动机为例,虽然我国也存在降低政治成本、提高股票价格、避免违反债务契约等动机假说,但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而分红计划动机、代理人竞争动机等假说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充分的基础。同时,我国会计舞弊还存在一些植根于我国具体国情的特殊动机,如上市公司获取上市资格动机、保持或获取配股资格动机、保留“壳”资源动机、利益补偿动机、职务升迁动机等,以及近年出现的国企MBO动机。在分析舞弊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制度环境差别的影响,以探索各国具体国情下的特定答案。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 W. S. Albecht, G. W. Wernz & T. L. Williams 1995. Fraud: Bring the Light to the Dark Side of Business[M]. New York Irwin Inc. 15-52。
  [2] G. J. Bologua, R. J. Lindquist & J. T. Wells 1993. The Accountant′s Handbook of Fraud and Commercial Crime[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31。
  [3] 秦江萍:2005,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会计研究,6:69-7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会计控制目标系统论(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