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解决对策(1)(2)

2013-06-22 01:01
导读:4、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1)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还是评估师
  4、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1)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赔偿。(2)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失信成本,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以此消除利益驱使而造假的可能。(3)构建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对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
  5、推行诚信保险制度
 会计诚信建设必须纳入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之中。实施诚信工程,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诚信教育。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缺乏诚信的危害性,形成诚信者受尊重、缺失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2)打造信用政府。政府作为掌握公共权力者,享用和支配着纳税人的钱,实质上和纳税人之间就是一种契约关系,要守契约、讲诚信,切实为纳税人谋取利益,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和保护诚信,严厉打击各类造假等缺乏诚信行为,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提高政府信誉度。(3)建立信用档案。目前,我国单位和个人的信用档案还是空白,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也刚刚开始,信用评估行业整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无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科学的、社会化的信用管理支持体系。
  
  三、制定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相关配套措施
  
  1、加强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
  (1)从有关会计的法制建设来看,目前需要解决惩治造假的“精确制导”问题。同时为了改进会计的法制建设,还需要研究司法会计,提高立法和执法的科学性。(2)解决监管责任问题。过去企业都有上级主管,企业出了任何问题上级都要受牵连。上级对企业的监管是预防性的,逐级监管,有完善的控制系统,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很困难。现在上级没有了,监管的责任转移到综合部门,只有假冒伪劣商品生产出来,已经上市,甚至媒体已经曝光,这些部门才开始行动。(3)从有关会计的制度规范来看,频繁的会计制度改革,破坏了会计数据的连续性,每一次改动必然给企业提供一次洗牌的机会和造假的手段。因此,会计技术规范的出台要慎重,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2、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发挥社会力量
  是否遵守了道德标准,要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法院和政府认定。没有舆论支持的道德标准,只是纸面上的道德标准。目前对于造假账的舆论谴责已经给企业、会计师和审计师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种谴责大多是针对整体而非具体企业,多数是学术性、政策性的而非实用性的。我们还缺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环境、社会力量和动力机制。因此,要在法律上明确,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属于言论自由,不构成名誉侵权。应当建立和培植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力量,以改变目前造假力量大于抑制力量的失衡状态。
  从有关会计诚信现状来看,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要完成的大事。规模先进的信息数据库将记录着大量企业与个人的资金往来与商品交易的种种资料,可以提供客户查询,一旦有不良信用的记录,在工商注册、银行贷款、消费贷款、个人信用卡服务以及人才聘用等,将受到制约。相反,为鼓励获得守信等级高的企业将可优先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或为其提供高额度的贷款。一些专家还建议,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现实情况,制订可实际操作的《信用法》。
  3、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势,缺乏诚信的人终究要倒霉。
  教育要求以事实为基础。纠正人们的行为将有赖于有效的奖惩措施的建立和实施。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当理性人衡量了诚信行为带来的收益——光明的职业前景、融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社会信誉;与不诚实将付出的成本——晋升无望、时刻面临失去工作的威胁、受到同事的鄙视和冷淡;理性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从而,诚信教育将不再是单纯的说教,它将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的选择。诚信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关键是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诚信,所以对未来我们应持乐观态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2]叶陈刚:会计诚信及会计诚信教育[J],财会通讯,2002(4).
  [3]李心合: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J],会计研究,2002(4).
  [4]赵明: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
  [5]李建坤:产生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治理途径[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会计舞弊动因理论述评(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