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盘存制下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运用(1)(2)
2013-06-28 01:00
导读: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如下: 月末结存A材料成本=1000×21=21000(元) 本月发出A材料成本=2000+(8400+6600+10000+12600+4500)-21000=23100(元) 在实地盘存制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如下:
月末结存A材料成本=1000×21=21000(元)
本月发出A材料成本=2000+(8400+6600+10000+12600+4500)-21000=23100(元)
在实地盘存制下,采用“加权平均法”登记材料明细账的方法如表3所示。
表3
2005年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
量 单
价 金
额 数
量 单
价 金
额 数
量 单
价 金
额
9 1 期初 100 20 2000
3 购入 400 21 8400
8 购入 300 22 6600
10 购入 500 20 10000
15 购入 600 21 12600
25 购入 200 22.50 4500
30 合计 2000 --- 42100 23100 1000 21 21000
三、移动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的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由于实地盘存制下,平时存货明细账上只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不登记发出存货的数量,因此每次进货后,就无法计算其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了存货数量后,就无相应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也就无法计算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所以在实地盘存制下,不能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每次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按其购入时的实际成本分别计价的一种方法。由于个别计价法每次购入的存货是分批次存放的,并且每次购入的存货都注明单位成本。根据这一原则,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的存货数量即为各批购入存货的结存数量之和,其使用的单位成本也就是各批存货购入时的单位成本。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如下:
假定,月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的A材料的结存数量1000公斤中,属于9月3日购入的有300公斤;属于9月8日购入的有100公斤;属于9月10日购入的有200公斤;属于9月15日购入的有400公斤。 则: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月末结存A材料成本=300×21+100×22+200×20+400×21=20900(元)
本月发出A材料成本=2000+(8400+6600+10000+12600+4500)-20900=23200(元)
在实地盘存制下,采用“个别计价法”登记材料明细账的方法如表4所示。
表4
2005年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
量 单
价 金
额 数
量 单
价 金
额 数
量 单
价 金
额
9 1 期初 100 20 2000
3 购入 400 21 8400
8 购入 300 22 6600
10 购入 500 20 10000
15 购入 600 21 12600
25 购入 200 22.50 4500
30 合计 2000 —— 42100 23200 1000 20.90 20900
注:期末结存的单位成本=20900÷1000=20.90(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