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贡献分析(1)(2)
2013-07-01 01:52
导读:二、新准则更加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l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相关性包括以下几点涵义:①信息与使
二、新准则更加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l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相关性包括以下几点涵义:①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并具有影响使用者经济决策的能力。②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是指将相关的信息输入预测过程,从而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证实或纠正过去的评价。③信息对决策有用,必须要在信息失去其决策作用前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否则相关的信息也变成为不相关。由此可看出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立足点和核心都是与决策有用性相关,是围绕会计信息受众者的需要而相关。
(一)引入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基础,扩大了相关性会计信息的平台和空间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本质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能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即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为此新准则正式确定了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其变化主要表现在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等具体准则中。许多观点认为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属于公允价值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广义的公允价值,这种说法的严谨性有待考证,但从本质上来讲这些属性均具有公允性,因此下面论述也采用此观点。
原债务重组准则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重组资产,而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规定如果抵债物资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债权人是这项变化的主要受益者,就他们而言,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与重组债权相关的真实报酬和风险,更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做出未来“或持或售”的决策。再如原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按照交易的账面价值入账,并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按比例确认收益,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修订后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入账基础,规定如没有活跃市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资产交换双方既是换入者又是换出者,无论从哪个角度以公允价值计量换入的资产与债务重组取得的资产有异曲同工之作用。而且由于这两种业务的收益计入当期,不再计入资本公积,使信息使用者利用股东权益这一长期资本进行分析、评价与决策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这也正是相关性的具体体现。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会计核算更加符合理财目标
与旧准则体系相比,新会计准则从传统的重视利润表过度到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表明要求企业更关注自身的长期发展。我们处在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在理财目标中必须立足长期观、整体观规划和经营。
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利润,使期末存货价值偏低,而这样做就歪曲了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实际价值,这种差异会递延到以后各期的利润表中,虚增后期利润,显然是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而先进先出法恰恰相反,虽然使本期利润有所增加,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价值更加贴近实际,更能满足投资者长期决策的需求,这是因为利润表反映的是短期经营成果,资产负债表却体现了企业的长期资金积累。
此外,新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必须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再允许使用过去普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并且在税率变动时,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即只可以采用债务法,不允许采用递延法。这里的债务法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不是原来的利润表债务法。这种方法更能反映企业将来与纳税有关的现金流量,使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税款数额更富有资产或负债的意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资产负债观”定义收益,认为资产负债表是最重要的财务报表,该种观念可促使对企业在报告日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作出恰当评价,提高预测的价值(相关性的一个方面),而利润表债务法用“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更注重利润表。基于此,新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税款,旨在真实体现资产和负债的未来可收回金额,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现金流。
大学排名 (三)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充分,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服务
由于信息是规模收益递增的,会计信息披露的越充分,信息使用者在作决策时可利用的相关性信息越多,越有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首先,新准则增加了信息披露的范围,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增加了应单独列报的项目:交易性金融资产、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生物资产等;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权益作为权益项目列示。这些新增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列示,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和分析它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有的放矢进行决策。其次,细化了相关内容,如利润表中取消了“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而是要求按大项列报,如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这样就能够揭示营业外收支的结构与构成,便于投资者识别其来龙去脉,在做相关决策时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在运用间接法调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时,就需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集体的减值准备,在以前的报表中我们就很难直观地进行分析,而现在只需资产负债表就可以直接分析调整了。第三,利润的表述强调构成要素。原准则把利润表述为“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明确的是利润分别来自企业的产品销售、对外投资所得和营业外三方面。而新准则表述为“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这样表述强调了收入、费用两项会计要素的作用,同时把利得和损失明确提出,把企业提高利润的要点定位在加强主营业务收入和降低费用的管理上。无论利润是增加还是降低,企业都必须从收入和费用两大方面及利润的获得和损失的构成去寻找、去披露原因,这对报表使用者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而且对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更是利好。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诚然,新会计准则的贡献绝不仅仅局限于此,例如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等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但是纵观会计准则制定与颁布的全过程,可靠性与相关性仿若新准则体系的动脉和静脉一般贯穿始终。今后,会计制度将逐步取消,企业在运用和选择会计政策时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如何更好的实施会计监督关键就看其会计信息质量的命脉是否在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因此研究新准则的主要贡献,现实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2.15
[2]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 福建: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 罗曼·鲍特利尔,奥利佛·加斯曼.曾忠禄、周建安等译.未来竞争的优势:全球研发管理案例研究与分析,2002
[4] 陆洲.新会计准则能防“造假”吗.北京青年报,2006.7.2
[5] 葛家澍.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 会计研究,2006.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