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企业环境审计研究(2)

2013-09-22 01:15
导读:(二)范围狭窄 总的来说,环境审计范围决定于环境层次。环境层次大体上可分为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居民生活环境、城市发展环境、国家资源开发环境

  (二)范围狭窄
  总的来说,环境审计范围决定于环境层次。环境层次大体上可分为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居民生活环境、城市发展环境、国家资源开发环境、生态平衡环境和人类生存繁衍环境六种。由于受审计技术条件和审计人员的科技水平限制,我国目前环境审计的范围主要是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治理方法,也就是说只能局限于审计保护、治理改善生产经营环境等几方面。高层次的整体的环境问题,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要有较高的环保专业水平,如生态平衡环境和人类生存繁衍环境等方面的审计目前还不曾涉足。随着审计技术和审计人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的生态平衡环境和人类生存繁衍环境等方面进行审计将成为必然,这也是环境审计发展的需要。
  (三)环境审计的程序没有统一模式
  虽然环境审计的过程是向着高级、客观、综合、概括的方式发展,但是目前环境审计大多仍按收支审计的程序进行,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审计模式,由此看来,它还不是一个有大量经验可供吸取和研究成果可供利用的成熟领域。伴随着环境审计的广泛开展,在国内外环境审计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审计机关应尽快研究制定环境审计程序,以便顺利开展环境审计工作。
  (四)环境审计缺乏标准
  我国现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与发达国家现已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相比,还相差悬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一部分是空白,审计人员只能依据现有的准则做出判断,客观上给审计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完整的环境保护标准,造成环境审计的依据不足,致使环境审计缺乏应有的客观性,难以发挥环境审计的作用。为顺利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应对现有法规的完善程度、可操作性、执行组织、监督办法及惩罚的实施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完善审计标准,使环境审计做到有法可依。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三、加强我国环境审计的对策
  
  (一)拓宽环境审计的领域
  目前,进行的环境审计项目主要是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和环境政策合规性审计,环境审计内容范围狭窄。因此,需要拓展环境审计项目的内容范围:
  1、环境政策法规审计。环境政策法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而制定的法律、规章、制度等。对环境政策法规执行开展审计,是环境管理审计的重要方面。审查执策法规的具体规定,诸如排放标准、排污收费标准是否合理;执行政策法规措施的手段是否可行;评价政策法规执行的实施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2、环境绩效审计。环境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资金分配使用的合理性及对环保项目的效益性进行的审查。审查被审单位利用环保资金是否有效率;被审计单位利用环保资金的效果性;环保资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性、节约性;提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效果的建议。
  3、环保投资项目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计。环保投资项目主要包括污染防治项目、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态保护项目等。审查项目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合规性、合理性项目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工程质量情况,审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三同时”制度;审查工程进程中资金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查项目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效率效果。
  (二)加快环境审计立法
  审计机关可以对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政府环境保护投资预算执行情况,国有机构环保信贷资金,国有企业排污费,环境支出等,各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监督。但如前所述,环境审计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未建立,如环境审计中进行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内容和方式;环境审计体系的基本模式;环境审计报告等内容的环境审计的基本框架尚未建立;同时目前尚未有关民间审计机构参与环境审计的明文规定等也无实践经验可言,所以,应加强国际间环境审计的交流和合作,参照国际环境审计经验,尽快建立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环境审计合法化、标准化、成熟化。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环境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审计负责人终极质量控制制度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多级复核制度,只有将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才能使审计质量得到保证。在具体项目的质量控制上,应实施以环境审计负责人为终极控制的质量控制机制。在审计工作中,任何项目审计都避免不了编写审计工作底稿,而审计工作底稿往往是由一名审计人员编制、复制或摘录的,受业务素质的影响,审计人员对有关业务的判断、处理往往会出现失误。因此,在项目审计结束、审计工作底稿完成之后,通过一定的程序、经过层层复核显得十分必要。为此,审计机关应该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多级复核制度。
  其次,要建立环境审计责任追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引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环境审计质量下降、环境加大,从而对相关审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以强化环境审计人员质量意识。目前环境审计属于国家审计机关的一种行政行为,导致审计人员缺乏质量意识。建立环境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审计人员的责任,是提高环境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四)建立环境审计机构
  受我国国情的限制,在长时间内国家审计在环境审计中必然起到主导作用,审计机关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环境审计的主体。但是我国审计机关内环境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还不完善,环境审计人员的配备也不理想,因而使得环境审计碰到人员少、任务重的现实障碍,制约了环境审计作用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应该尽快完善环境审计机构的设置,在审计机关内部设置相应的环境审计机构,比如市级审计机关设置环境审计处、县级审计机关设置环境审计科,配备专门的环境审计人员,负责辖区内的环境审计工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环境审计具有区域性的特点,需要加强区域内审计机关的协调,鉴于我国审计机关的设置情况,可以考虑设置区域内环境审计协调委员会。比如在太湖流域设置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协调委员会,专门负责太湖流域水污染环境审计的协调活动,使太湖流域各审计机关在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时统一行动,全流域“一盘棋”,这样环境审计的作用才能加强。
  
  参考文献:
  杨树滋,王德升.环境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06(9).
上一篇:浅谈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现状和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