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
2013-10-08 01:45
导读:5、加强网络立法。网络审计立法是保障网络审计正常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有必要加快网络审计立法工作的力度和进度,使人们在开展网络审计工作时有章
5、加强网络立法。网络审计立法是保障网络审计正常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有必要加快网络审计立法工作的力度和进度,使人们在开展网络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如对证据、电子签名、电子、电子货币等网络工具的合法性及其使用规定,都需要立法来加以明确,使得网络审计工作尤其是进行合法性审计时有法可依。另外,对于目前已有的相关法规适用于网络审计的应遵从其规定,不适应的需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实行网络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的诞生给审计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我们应当组织力量对未来审计进行研究,寻求对策,迎接挑战。
1、针对“无纸化”,为了解决审计线索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审计系统,应注意下列问题:(1)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必须提出审计要求,系统的各种数据文件都应留下审计线索,除应保证会计数据文件的打印输出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存储保留;(2)审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方便地获取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文件,通过必要的数据转换,使其成为审计人员可识别的数据文件形式,再进行各种数据的重新组合和处理,以达到审计目的:(3)借助于最新研究开发的跟踪软件等。
2、由于网络审计内容和范围的扩大,因而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于审计内容,注意原有审计业务的深度发展,考虑更深层次的审计要求,如无形资产的计算机软件的审计等。2、注意对系统的审计,尤其要考虑以下事项a审查和检测系统程序;b审查系统本身是否合规合法;C对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d审查是否健全了机房制度。3、由于网络中更多公众的参与,还应关注相关公众的审计。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针对网络审计对人才的挑战,一般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法:(1)系统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重视从审计立项到审计结论的每一个步骤,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使每一个环节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2)更新审计监督观念。入世后,审计监督的重点应从有形资产审计转移到无形资产审计,重视管理方面和效益的审计,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审计,并促使其快速成长。(3)树立竞争观念,培养创新意识。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应提高审计人员对信息经济的认识,树立面向经济的竞争观念,
4、作为一个经济服务领域,审计应注意以下问题:(1)要充分利用和维护已有的适应于自己的维系共同利益的法律体系;(2)审计服务由于要处处体现其独立性,从而存在其自身的特征,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法律来规范,这就需要建立起规范网络审计的审计准则。就新的审计准则而言,必须做到既有独创的一面,又有沿袭传统的一面。说它独创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规范审计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为中心的一整套制度以及电子版本的业务约定书、管理层
说明书、审计报告等电子文件的合法化,这些制度具有浓厚的网络特色,这与传统审计准则具有明显的
区别;由于网络审计在审计独立性、客观公正以及审计的职业等方面仍然类似于传统率计,并且有时还离不开实地审计的参与,所以在规范类似审计方面可以适当的沿袭仍适用的传统审计准则。基于上述网络审计法律的建立,网络审计的运作将更加规范,更有保障。
5、迎接挑战,技术革新是关键。应注意以下方面:(1)适应知识经济的特点和要求,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重点将由原来审计线索的审核与查找,转向系统分析、设计过程等。(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革新审计技术手段。(3)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内控制度。传统会计岗位职责的打破,内控制度复杂化,带来新的审计风险,要求建立全新的内控制度,制定更为周密的审计计划,开发更科学的测试内控制度的技术,以适应这一变化。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审计模式的改变,不再是简单的修补和完善,而是一次深刻的变革,这也充分体现出网络经济的特征。不管是审计的内容范围,还是法律环境,归根结蒂只有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方法、新的途径,才能成为传统审计模式的重塑者,为传统审计模式的退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