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增值税纳税审查开始的风险导向审计(2)
2013-10-22 01:05
导读:2.核对进项发票明细编制应付凭单。编制的应付凭证与相应的验收单、订购单、开具发票是否一致,应付款及即时付款是否有相关人员的核准。应付账款明细
2.核对进项发票明细编制应付凭单。编制的应付凭证与相应的验收单、订购单、开具发票是否一致,应付款及即时付款是否有相关人员的核准。应付账款明细账是否记录清晰,每一笔记录对应的记录凭证都附有相应的经批准的原始凭证,付款凭单连续编号,保证处理的完整性,并建立未付凭单明细账,及时与供应商对账结算关系。
3.从增值税进项转出察看不得抵扣的进项有无相应列示。例如,没有正常使用的原进项税账务处理应交增值税进项转出是内部控制的最弱环节,是需要实施具体审计方法复核的关键控制点。
三、从增值税纳税销项申报审查开始审查企业销售收款内部控制规范是否健全完善,收入、应收账款等账项是否真实,完整反映
企业销售开具发票,确认收入,对应收款及应收账款的增加,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控制。对销项税额造假手段,审计需要进行实质性测试,以控制企业舞弊产生的审计风险。
1.销售不入账或少入账,减计销项税额。特征是大笔非销售来源的现金存人、经常大量坐支现金、存货账面余额持续大于实存数。复核销售的内容是真实的,销售发票后确实同时附有一致内容的装运凭证,注意年底开具空头发票,对应做应收账款处理,下年初用红字发票做销售退回,这是不少为了强挤利润常用的舞弊。
2.错误处理视同销售业务,不确认销项税额。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将购进的商品用于、捐赠和企业利润分配的,应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由于企业不常发生以上行为,所以企业在进行相关账务处理时可能不确认销项税额,类似的舞弊行为较为隐蔽,难以被发现。
3.错误进行价外费用、混合销售的税务处理。商业企业销售时收取的价外费用以及混合销售中的劳务、收入按税法规定应计入增值税计税依据计算销项税额。企业可能将价外费用确认为其他应收款或其他业务收入,税务处理时不计入销项税额;混合销售时可能将劳务收入确认为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将本应为17%的增值税税率调减为5%的营业税税率,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对应收账款的是否健全有效。有专人对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核对,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坏账的发生和处理能有效控制;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复核程序,可能造成坏账处理的错误和舞弊发生。
大量事实证明,舞弊的发生与公司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直接关系。对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容易产生税务风险的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应当在此多加必要的审计程序。具体审计方法:观察、询问、检查等方法是有效的。比如,询问企业一般的员工最直接了解到是否发生企业产品发放福利等事件,从观察询问再回到传统的账项审计是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从增值税纳税销项明细开始复核企业关键的控制点,从而把握每一循环业务当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其审计起点为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通过以上对企业增值税纳税核算,及进项、销项业务流程的有关符合性测试,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不重要或风险控制很有效,则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上。因此,主要进行以增值税纳税的风险设计、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容易重点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节省审计。
参考文献:
1.于长春著.会计制度设计.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高雅青,李三喜.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赵保卿.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白宪生,张惠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8)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