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提高内部审计效果措施浅探(2)
2013-10-28 01:25
导读:4.3 企业内部与企业间的职能区别 审计为管理服务,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体现在各项业务处理程序上,由管理部门设计、
4.3 企业内部与企业间的职能区别
审计为管理服务,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体现在各项业务处理程序上,由管理部门设计、具体管理人员执行,比如对活动的稽核、验收、复算、核对等等。履行管理职能,是指实际加入管理的运作过程,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实施人员必然参与了管理,留下了管理的痕迹,发生了管理的效果。
5.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问题产生的因素分析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问题产生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5.1 的不健全因素
对企业审计工作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是保障。虽然
有规定,有依据,但有的单位往往根据本身需不需要来决定执不执行。
5.2 审计实施操作不规范
企业审计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审计计划编制不周详,审计方案过于简单,内容不详细,审计人员分工不合理,审计实施过程未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5.3 审计技术落后
科学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利用率低,审计成果距离目标要求差距较大。当前内部审计多注重采用审查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传统审计方法,缺乏内查外调等手段,未能触及要害。这种单纯以账查账的做法很难发掘错弊及违纪事实;有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抓不住重点,找不准问题隐藏的领域,重审计,轻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既不利于打击严重侵占企业财产行为,也不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
6.企业内部审计效果的提高
6.1企业内部总审计师制度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的审计效果,应当选择企业内部熟悉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组织领导能力、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担任总审计师职务,总体负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6.2 企业内部审计的营造
审计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影响也是很大的,营造良好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监督的成败和效果,取决于是否具备了良好的审计监督环境。审计环境也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内部审计活动完成其自身职能的基础。
6.3 企业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改良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要在审计报告建议的质量上下功夫,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审计建议;要注重、提炼、利用审计成果,服务宏观调控。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改
进意见和措施。
7.结论: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必然发生变化。我们要把握这些变化、立足现实、更新观念,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适应和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文田.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与实践,2007,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