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应用计算机在审计发展中文献综述(1)(2)

2014-02-18 01:08
导读:计算机审计风险也是一个众多学者讨论的焦点。冯淑霞等在《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中就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做了具体分析,包括传统审计

  计算机审计风险也是一个众多学者讨论的焦点。冯淑霞等在《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中就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做了具体分析,包括传统审计线索逐渐消失、会计系统内控制度的改变、审计内容的改变、审计技术方法日趋复杂、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缺乏、现行会计软件评审机制存在缺陷等六个方面;并从审计数据、审计方法与技术、审计方式、被审单位、评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对策。王奇杰在《浅析计算机审计下审计风险的控制》中分析了计算机审计下审计风险的新特征,并提出了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2 我国计算机审计准则综述  我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审计法规,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但是目前涉及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的法规非常有限,目前主要有:《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信息系统安全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分类原则》、《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审计署1996年12月发布的《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指出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内容、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要求、审计机关与人员的责任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9年2月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指出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一般原则、计划、内部控制研究、评价与风险评估和审计程序。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11月16日颁布的《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升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信息系统,对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电子信息的保存要求、系统的测试、网络远程审计和审计人员在计算机审计中的义务等做出了规定。在2006年2月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不再单独成为一项准则,而是融入了各项准则之中。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浅析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上一篇: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加强内控审计(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