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会计信息产权的制度变迁与市场化交易(1)(2)

2014-06-17 01:47
导读:二、会计信息产权归属及市场化交易 从会计信息的产权变迁中可以发现,会计信息在特定的企业制度下总是具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并维护特定产权主体的

  
  二、会计信息产权归属及市场化交易
  
  从会计信息的产权变迁中可以发现,会计信息在特定的企业制度下总是具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并维护特定产权主体的利益。会计信息本质上是一种私人产品,具有内在的市场交易的要求。
  (一) 会计信息属性及其产权归属
  根据产权经济学原理,判断一种产品是否为公共物品的主要依据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私人产品和公共物品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范畴,会计信息兼具这两方面的属性,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明显表征,甚至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可以相互转化。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部分特征,即具有使用中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这并不表明会计信息就是公共物品。这里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必须要把会计信息对社会公开披露前后的情况分开:在披露前,会计信息属管理当局所有,无疑是私人产品;而当向社会公开披露后,会计信息显然具有公共物品的两个特性,即企业免费向社会公开披露其会计信息的过程导致了会计信息属性的变化,造成了会计信息由“私人产品”向“公共物品”的转变。
  必须说明的是,当前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所表现出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性,是目前我国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和准则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结果。这是因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通过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签订协议的方式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方法,因其存在高额的交易费用而变得不可能。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会计信息在公开披露前其私人产品的特性。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的特征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实践中,强制性披露造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会计信息不能成为商品而进入交换领域,同时也带来了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和“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会计信息的产权应归谁所有?有的学者认为应归属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有的学者则认为会计信息天然的产权所有者应该是企业的股东。可以说,以上两种看法没有能够反映出会计信息及其产权的本质属性,本文认为,会计信息的产权应归属于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管理当局。因为:(1)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可以说是无限的,将会计信息产权归属于需求者,这样的产权界定本身是不可能的,也无实际意义;(2)产权是多种权利的集合,包括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等权能,不应将产权与所有权等同。企业由各利益相关者通过缔结合约而成,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雇员等)都向企业投入了资本,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虽然企业归属于股东所有,但不能由此得出会计信息产权归属于股东的结论。会计信息其本质上是企业的一项经济资源,能够为特定主体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企业管理当局是天然的会计信息产权所有者。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配置机制分析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
上一篇: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在负债方面的差异(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