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度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1)(2)
2014-07-25 01:15
导读:5、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不确定因素。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
5、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不确定因素。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有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具有较长时期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是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如果某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准则第十四条第三部分”中说,企业通常不应披露或有资产。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当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再如新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八条中提到,根据本准则第五条的规定,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当期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的原因和性质以及调整的各项目金额。对上期比较数据进行调整不切实可行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不能调整的原因。不切实可行,是指企业在做出所有合理努力后仍然无法采用某项规定。从以上两项规定中可以看出,“通常不应当”、“很可能”、“做出所有合理努力”等描述分明没有将准则规定细致,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的自主空间。而且,这些漏洞导致的企业自主操作不会受到惩罚,因为“准则就是这么说的”。以上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我国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现状及相应措施
关于中国特色会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