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绩效审计研究(1)(2)
2014-08-01 02:10
导读:行政机关绩效审计的开展 目前,我国一无全面系统的绩效审计理论指导,二无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和切实可行的绩效审计操作规程,三无健全完善的绩效 评
行政机关绩效审计的开展
目前,我国一无全面系统的绩效审计理论指导,二无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和切实可行的绩效审计操作规程,三无健全完善的绩效
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绩效审计标准的来源如组织的基本命令或基本计划文件、有关法律和
规章制度、方针性文件、公认的管理实务准则等内容不详细;目前能评价绩效指标的体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只有财务指标,没有非财务指标。只有历史指标,没有未来价值指标;综合性指标多,单项指标少,缺乏“预警”指标;审计标准不适用,如被审计单位的计划指标不科学,没有反映经济活动应当达到的水平。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来使用的标准不适用而没有及时更改)。四无专业成熟的绩效审计机构和审计队伍。这就决定了现阶段我国不能照抄照搬国外先进的绩效审计模式和组织方式方法,只能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组织方式方法。笔者认为,开展政府机关绩效审计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一)选准题选好题,找准开展绩效审计的切入点
政府机关绩效审计工作涉及面广,而目前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在确定项目时,必须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坚持在全面审计基础上,“从查处严重损失浪费入手”,结合政府工作中心,选择重点领域(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作为开展绩效审计的突破口。即在加强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监督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重要财政专项资金、重大政府投资项目、重点部门和政府采购资金等财政支出比较集中的部位开展绩效审计,监督公共支出和财政资源配置使用的经济性,揭露影响财政资金绩效的问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刍议国企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
内部审计如何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