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1)(2)
2014-08-28 01:43
导读: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必然产物。而内部审计起源于受托责任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
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必然产物。而内部审计起源于受托责任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即审计是作为独立的第三者依法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证明。因此从起因看,二者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于两权分离而需要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公司治理是一整套的制度框架,而审计监督则是为捍卫这套制度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和手段,审计履行决策监督职能成为公司治理成功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在成功的公司治理过程中审计功不可没,失败的公司治理必定伴随着审计的失效。如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倒闭事件的发生揭开了“董事长、执行长及财务长为了营业收入的快速成长,为了支撑公司的高股价,满足证券分析师的预期,通过资产负债表外的关系人交易,虚增赢余,漏列负债;对于会计师所要的重要资讯,则刻意隐瞒”等系列造假内幕。对于这些情况,内部审计均未加以关注,从而暴露了其审计委员会形同虚设,内部审计未发挥作用,公司治理机制未发挥监督功能。随着世界各地会计造假丑闻越来越多的暴露,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杜绝假账,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出台了建立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措施。2002年7月25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该法案,它从根本上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和公司治理方面推出了重大的改革。同年的8月1日,一套新的上市公司治理标准也由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颁布出台,新标准强调了要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来加强内部控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也在对美国国会关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意见陈述书中表达了其观点:内部审计师、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以及外部审计师的相互合作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石。”所以要改变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完善公司治理,必须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强化内部控制、改进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越发强烈,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也越发凸显。因此,正确认识并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改进和发展内部审计,以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已成为现代
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与定位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努力的方向,而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为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需的条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够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与客观评价。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各种风险增多、公司治理加强及内部组织重整,内部审计工作还应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由此也赋予了内部审计人员更重、更多的职责和使命。“内部审计机构应将自己视为公司的一种资源。在帮助管理当局更有效地达到预期控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师的使命将从简单的‘我们实施审计’向‘我们帮助创建一些程序,以期达到组织成功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方向发展。”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浅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认定问题
论国有出资人财务监督与总会计师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