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中国会计特色的几点认识(1)(2)

2014-08-31 01:42
导读:从目前所得到的资料看,我国会计学者对影响各国会计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观点: 四因素论:政治、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国际经济交往(


从目前所得到的资料看,我国会计学者对影响各国会计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观点:

四因素论:政治、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国际经济交往(朱元午,1991);

五因素论:政治、法律、经济、教育、文化(曲晓辉,2000);

六因素论:一是经济、法律、政治、社会、教育、历史传统(孟凡利,1994),二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教育、文化六个因素(刘玉廷,2000),三是法律、政治、经济、税收、文化、教育(陈信元,1999);

十因素论: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企业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备程度(钱嘉福,1996)。

综观各种观点,人们对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具有共同的认识,大部分人对教育、法律的影响表示赞同,而对国际经济交往、税收、科技、社会、历史传统、企业内部环境等因素则有不同的意见。

笔者认为,影响各国会计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政治、法律、经济、教育、文化、历史传统。因为:第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加强,一方面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而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促使各国加强国际会计方面的研究,尽可能实现会计的国际协调,以减小会计的国际差异,但这恰恰是缩小会计差异的因素,而不是相反。其次,税收对会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税法实现的,而税法又是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所以税收因素仍可归属于法律因素。第三,一般来讲,科技水平代表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又是科技水平的反映,因而科技因素最终表现为经济因素。第四,“社会”一般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或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很显然“社会”是其他各因素的集合体,不必要也不可能单列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第五,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企业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函数,也是国民教育水平的外在表现,会计人员的素质更是如此,只有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会计人员,才可能有高水平的完备的会计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实际上是经济与教育两个因素的延伸。第六,这里的“历史传统”是指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包括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这恰恰是文化等因素无法包容而又对会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中国大学排名



至于各个影响因素中是否存在主导影响因素或关键影响因素问题,上述观点中并未提及。我认为,虽然各国会计差异是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确实存在着主导影响因素,例如,改革开放前我国会计与西方会计的差异主要决定于政治因素,改革开放后则主要决定于经济因素,西方国家的会计差异有的决定于法律因素(加普通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有的决定于税收因素(如法国、德国的会计制度趋同于法律制度,不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而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则大多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等。西方还有一种“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会计制度形成中的重要决定因素,无论是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模式的形成,还是对各种会计现象的认识和解释以及会计实务的发展方向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会计所处的文化环境(郝振平,1997)。

上述各项影响因素必然在特定对象、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发挥作用,研究中国会计特色自然离不开参照物,这就涉及到研究范围问题。从我国会计制度体系上考察,会计准则居于会计法之下、会计制度之上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正因为此,近年来我国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力度远远大于对会计法和会计制度的研究力度。但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工作的直接依据,因此对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研究不可偏废,以便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会计特色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实践体系。此外,从公开媒体上的研讨情况来看,我国会计准则的参照对象主要是北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从广泛借鉴意义上说,有必要对除了日本之外的亚洲国家、非洲国家加大这方面的研究投入。
上一篇:中小企业的审计及其风险分析(1) 下一篇:更新审计执业理念,推行风险导向审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