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审计风险及其对策的研究(1)(2)
2014-10-31 01:42
导读:另外,经济的全球化使国际间的审计机构与审计业务得以交融,国际审计得以发展,这也拓宽了审计的内容。 (3)审计取证难度加大 审计取证是审计人员
另外,经济的全球化使国际间的审计机构与审计业务得以交融,国际审计得以发展,这也拓宽了审计的内容。
(3)审计取证难度加大
审计取证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和发表审计结论的重要依据。知识资产、人力资源等是“软资产”,它的效力涉及未来几十年,对此存在如何界定和合理估价的问题。实行电算化、网络化后,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会计的“无纸化”操作,使审计证据“显而难见”;同时,对网络下交易的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生效的时间进行确定也将存在着争议。这些无疑增加了取证的难度,影响审计人员正确表达审计意见,进而增加审计风险。
(4)审计测试重点难以把握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被审计单位经济情况的复杂多变,无形资产比重的增加,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会计操作的“无纸化”,都会增加审计的“固有风险”;另一方面,单位未对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内控制度及时进行修改与调整,将导致“控制风险”加大。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无法改变的,审计人员如果对企业情况的变化意识不足,会引起“符合性测试”重点判断是错误的,证实性测试中的交易证实测试、余额证实测试、分析性测试也会受到等影响,从而加大审计的检查风险。
(5)审计理论滞后引起审计风险。
审计理论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易变,经济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化需要审计理论界做出相应的思考,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目前的审计理论和方法,如对审计对象、审计证据、审计测试等的定义和理解显得相对滞后,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审计等的理论也比较匮乏。如不及时发展完善现有审计理论,将影响整个审计职业界的职业水平,加大知识经济下审计职业界的风险。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计算机环境带来的审计风险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会计岗位职责被打破,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更与转移,安全已不是内部所能完全控制的。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时审计发展使审计风险日益复杂化。
(1)审计线索的消失
企业信息系统全面计算机网络化,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联结。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会计的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上,按会计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这些书面数据形成审计人员所熟悉的钩稽关系,这些数据若被修改可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这是传统审计的基本特征。
但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无纸化和数据处理电子化使会计凭证的数据直接记录在信息系统上上,审计人员想用传统的审计方法似乎不可能对网络交易的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审查。一旦原始数据在业务发生时就故意作弊篡改,那么由原始数据派生的会计帐凭证金额和会计账户余额以及报表等数据就一定跟着出错,这些打印的数据就不能作为审计证据。而且,若对已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非法修改和删除,也可不留有篡改的痕迹。因此,传统审计线索在计算机环境下完全消失。
(2)电子数据的审计证据力不足
在“无纸化”的环境下,审计人员关心的是怎样确认存放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与业务发生时原始形式是一致的。由于大多数会计核算软件中对电子商务各交易环节的电子签字都以普通汉字或字母代码填写,容易产生伪造和舞弊;再加上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可靠性和网络上的数据传递的安全性也会影响通过网络传输的电子数据的准确与否。因此,审计人员要考究一份原始交易数据的真实性,不能只简单查阅信息系统中原始凭证的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原始数据的生成、生成数据的传递、数据的存储等管理控制方法的可靠性。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安全评价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网络电子数据的安全性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最大障碍;也是新时期审计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审计人员将会遇到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如计算机病毒的破坏、黑客的侵袭、内部人员的计算机舞弊、数据丢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