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1)(2)
2014-12-05 01:38
导读:2、权责发生制的困惑 传统会计的收入实现又称收入确认规则,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收益过程基本完成。但它们
2、权责发生制的困惑
传统会计的收入实现又称收入确认规则,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收益过程基本完成。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现代会计计量需求的冲击。
(1)交易和事项的发生。传统会计观念认为,企业必须作为参与交易的一方,强调以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作为确认营业收入的依据。然而,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即使企业的经济业务过去没有实际发生,销售业务没有出现,价值计量仍可成为资产计量的工具。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就不是以企业购并业务的发生为前提;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依据仅是证明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企业的合约,并不是实际的交易,其再计量的依据也不是实际交易,而是未实现的市场公允价值。因而,此项原则似乎受到了一定的动摇。
(2)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权责发生制下的营业收入是一定时期内提供商品或劳务而流入企业的资产,假如资产的价值不能客观地计量,那么就不应视为已经发生了营业收入。然而,在现代会计业务中,有许多未来现金流入的价值是不确定的,只能通过预测估算的方法确定其价值;可见,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作为收入实现标准又有一定的松动。
(3)收益过程基本完成。收入确认原则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经营周期或收益过程完成以后,营业收入才会全部实现。然而现实情况是: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和人力资源的计量都可以不考虑收益过程是否完成,通货膨胀会计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持有利得的计价并不考虑其是否真正实现。传统会计的费用配比原则认为:费用是产生营业收入所耕的资源。由此,费用确认与收入确认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确认费用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与收入的发生分割开来。因此,费用的确认亦称费用的配比,如果费用与收入没有直接关联,则须采用系统而合理的分摊方式确认,费用的这种分摊过程是传统会计最重要的实务,却也正是现代
会计学家批评的重点。因为费用分配过程看似基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然而主观判断和估计却充斥其中,不论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还是间接费用的分配,都存在多种方法和选择,损益计算几乎成了一个任意调节的过程。这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可靠性倍受责难的地方。此外,由于知识和金融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都是极不确定的,与之相对的收入、费用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若将此费用勉强配比的话,就很难解释企业的损益。倒不如干脆采用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现金流动制,反而能避免人为的分配和估计。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稳健主义原则的弊端
稳健主义可以说是经理人员、审计人员、投资者和会计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人们给其的定义是“会计人员要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损失”。稳健主义可以追溯倒中世纪托管人对其责任解脱所采取的策略,而稳健主义的最大批评是其在强调稳健的同时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会计计量领域最能显示这种弊端。第一,在稳健主义原则下,人们只倾向确认或资产;只接受具有历史成本的资产计量,而不接受对资产价值的预测和估计,忽视“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这一资产的本质特征,只强调资产价值的可验证性,因而将对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巨大价值的会计信息拒绝于会计报告之外。第二,只反映不确定的收益。例如,对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可以提取备抵资金,而对物价变动引起的资产持有利得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利得不予反映,这种以牺牲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为代价的稳健主义,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充分揭示”和“重要性”原则要求甚高的今天,是不合时宜的,而且在稳健的背后潜藏着极大的投资决策风险。
4、越来越重要的充分揭示原则和实质置于形式原则
在传统会计理论中,充分揭示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远没有可靠性、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这些原则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以历史成本原则为中心的传统会计的弊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充分揭示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对传统付报表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导致信息严重失真;诸如自创商誉、人力资源和衍生工具等重要信息无从反映;损益数据中人为调节的成分太多,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只反映经营损益,不反映资产利得,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定期编报,时效性太差,信息使用者只能得到过时的信息;立足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反映未来趋势的信息太少;报表数据的来源复杂,各种会计处理的备选方案太多,使报表可读性丧失殆尽;报表的编制和构成因素过于复杂,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风险。从以上批评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对报表体系本身的批评外,会计信息披露不足是人们对会计报表的主要指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需要披露的会计信息范围在不断扩大。依据充分揭示的会计原则,会计主体应披露重要的全部经济信息,它包括全面性、适当性、公正性三方面的要求。现行报表存在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成本计量和传统会计确认方式的不足。上述批评各条,与其说是现行报表体系的弊端,不如说是历史成本计量的弊端——不仅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而且造成重要会计信息缺失。因而,对充分揭示原则的重视,实质上也推进了会计确认和计量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