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1)(2)
2014-12-12 01:40
导读:二、企业剩余控制权与会计政策选择权 1.企业剩余控制权 目前,一般认为企业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方面,其基本依据在于企业契约的不
二、企业剩余控制权与会计政策选择权
1.企业剩余控制权
目前,一般认为企业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方面,其基本依据在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由于企业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世界,要使所有企业契约参与者都得到固定的合同收入是不可能的,其中必定存在剩余索取权;而当不确定的实际状态出现时,必须有人对契约尚未明确的权利进行实施,也就是“剩余控制权”。虽然对上述概念的认识有分歧,但是至少从奈特(Knight)开始,经济学家们就认识到,企业效率最大化要求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安排应该对应——对称性安排,即常说的责权利统一,这种对称性安排又来源于现代产权的内在要求。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是属于剩余控制权的一种,即没有在契约中特别规定的一种权利。
2.会计政策选择权
企业契约的本质和契约的不完全性决定了在企业中必定存在契约未包括事项的选择问题,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便是其一。会计准则是一种社会公共契约,一种“管制架构”,一套据以保证交易契约完全性的制度框架。会计准则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特征,制定会计准则、或者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或者执行都存在着巨大交易成本的问题。由于市场主体面临的复杂环境是任何具有有限理性的利益相关者所不能完全认知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只能就一般性的会计规范,即通用的会计准则经过博弈做出市场规范,而将剩余的特殊具体会计政策留给市场主体——企业自己选择和解决。那么,谁有权利决定这些契约未涉及事项的决定权呢,由于这些权利是契约条款遗漏或者未加规定的,相对于契约条款已经列明或者已经做出规定的控制权,它们就成了剩余控制权。企业所有权是由不同索取权和控制权所构成的,这些不同的权利如何在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安排,则是利益相关者契约谈判的结果,影响这种安排的因素有制度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投入量、资源的信号显示机制、资源可抵押性、资产专用性、风险选择和组织化程度等。由于这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企业所有权安排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会计政策选择
(一)会计政策选择权的配置理论简述
目前在有关文献中,基于契约理论下的会计政策选择权的解释有业主观、代理人观和资本结构观等,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上述三种观点,是不敢苟同的: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应有所侧重,它体现的是一种利益侧重,而不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兼顾。笔者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归属性和实施问题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不能将其混为一谈。第一个层面是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归属权,而上述三种观点都属于归属权问题的论述。会计政策选择权作为一种剩余权利应该属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即应该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第二个层面是会计政策选择权如何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进行有效的实施,选择制度如何恰当安排,使会计政策选择能够兼顾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对于第一个问题,会计政策选择权应属于利益相关者所有,也就是说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之上,站在全体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第二个问题要归结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去,要使权利能够得以实施,必要的机制安排是需要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浅谈新时期会计观念的转变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