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应用(1)(2)
2015-04-12 01:11
导读:三、分析性复核的应用 1、全过程的运用。由于分析性复核可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所以,分析性复核被广泛运用于审计的全过程。在审计
三、分析性复核的应用
1、全过程的运用。由于分析性复核可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所以,分析性复核被广泛运用于审计的全过程。在审计准备阶段,分析性复核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工作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合理编制审计方案,在计划阶段通过分析性复核程序的好处在于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在随后的审计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审计事项。例如,在存货计价测试之前计算存货周转率,可以发现在执行相关测试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在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可以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在测试阶段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首先必须合理确定分析性复核的对象与评估标准,然后通过取证,分析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如果存在重大差异就要调查差异形成的原因,进一步评估分析性复核的结果。在审计终结阶段,分析性复核可以用于对审计证据进行总体复核,分析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估量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最后帮助形成或支持审计结论。通过分析性复核,审计报告要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审计报告所述事实的依据要充分;二是谨慎、科学地发表审计意见;三是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2、普遍性的运用。分析性复核作为一种实用而有效的审计技术方法,可以在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费用审计、利润审计等所有方面加以应用。分析性复核运用于资产负债表审计,可以通过不同预期对比分析,判断客户的资产是否存在,是否真实,是否高估或者低估,是否可能存在过时或变质的资产等;分析性复核运用于损益表审计,可以判断客户收入费用的真实性,有无虚增收入或产品成本情况,有无虚增销售成本或隐瞒收入、偷税漏税情况等。同时,对同一项目,也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的对比分析,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实现不同的审计目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责任与审计独立性
审计工作质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