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理性思考(1)(2)
2015-05-30 01:42
导读:六是软件实用性不强,信息输出形式单调。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功能是核算,并没有实现预想的管理及预测、决策功能。现实情况是一些功能用不上,而需
六是软件实用性不强,信息输出形式单调。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功能是核算,并没有实现预想的管理及预测、决策功能。现实情况是一些功能用不上,而需要的功能又不具备,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会计信息一般以表格形式输出,比较单调,没有新意,不吸引人,而且查找某些数据,或操作错误时,不能及时表现。
七是可操作性差。早期的软件是由程序员专门开发,它虽然能实现用户的数据处理的要求,但对财务工作的实质以及用户使用水平都没能准确定位,使这些软件很难使用,会使会计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惧怕感。现在是程序员与会计专业人员共同开发,但也仅仅是从用户界面、系统平台、报表处理等表面问题上作文章,不能满足用户实际需要。
八是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随着
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国49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而我国财务软件还不具备有多国语言、多种货币处理能力,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会计软件不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九是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偏低。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
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并与市场细分相结合。此协议可以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譬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使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以被识别,被接受,这样不同软件系统下的数据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作处理,这样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使不同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建议按农业、工业、商业、外贸、金融、行政机关、科研单位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企业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
金融电子化与银行会计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