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下科目性质设置对编制会计分录和报(2)
2015-07-28 01:08
导读: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800 借:现金 800 手工方式下这种做法虽然不符合借贷法记账原则,但可以过账。电算化方式下,有的软件为了方便客户的应用要求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800
借:现金 800
手工方式下这种做法虽然不符合借贷法记账原则,但可以过账。电算化方式下,有的软件为了方便客户的应用要求,可以将软件设置为会计分录只有借方或贷方,只要分录金额不为零,所有分录金额汇总为零,就可以保存和过账,这既违背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仅有借方或贷方,也违背了财政部[财会字(1994)第27号]文件《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第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即违背了在输入记账凭证过程中,会计核算软件必须提供以下提示功能:“正在输入的记账凭证有借方会计科目而无贷方会计科目或者有贷方会计科目而无借方会计科目的,应予提示并拒绝执行”。
这种做法虽然解决了会计报表对费用的取数要求和现金的登记管理要求,但很大程度上不符合会计处理规范,因此这种做法也有欠妥之处。
第三种、过渡科目法
以上两种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但会计处理方式上都有欠妥和不规范之处,为了既满足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又符合会计处理规范要求,下面就用过渡法来处理,过渡科目可以任意设置,但月底必须要结平,具体处理如下:
① 借:现金800
贷:过渡科目800
②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800
贷:过渡科目 800(红字)
这样处理虽能满足报表的编制和会计处理规范要求,但是如果每月此类业务较多的话,每笔业务需要分两次做,这就显得非常麻烦。
采用以上三种处理方法虽然解决了报表编制问题,却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第一种方法不能反映“现金”账户业务的真实情况,虽然余额一致,但机内账不能凭借贷发生额来反映其收支情况;第二种方法不符合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第三种方法需要引用过渡科目,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平时处理时要非常细心,而且月底时要检查过渡科目是否结平,如果损益类科目都有这种情况的话,就显得烦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以上三种方法是对费用类账户特殊业务的处理方式,下面以收入类科目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发生销售退回业务一笔,货款10000元,税款1700,符合会计处理规范的分录编制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会计报表对收入取数一般是取贷方发生额,如果电算化分录仍然这样做的话,就会个报表取数带来困难,为方便电算化报表取数,会计分录如果采用以上三种方法的话,对编制报表没有问题,但同样会引起其他问题,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法,“银行存款”就会出现借方发生额,这又会出现象第一个例子里的“现金”业务处理问题。无论采用上面哪一种方法都会出现“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方发生额,这就违反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销售退回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规范的会计处理应该就是上面的处理。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为了便于报表从费用和收入类账户取数,平时发生的业务全部记入一方,这就淹没了有些业务的真实情况,纯粹是为了编制报表,不能准确的记录原始数据,如果按照会计制度规定,销售退回时会计处理应将收入和税金记入借方,这样月底或年末就可以根据借方发生额或借方累计额得出销售退回情况,原始数据可以直接取得。而为了电算化编制报表的要求,对有些业务进行了不规范处理,将费用类业务全部记入借方,收入类业务全部记入贷方,这就造成本月费用的发生和冲减,本月销售的实现和退回全部混合在一方,如果要统计销售的退回和费用的冲减情况,只有查阅机内凭证或打印出的凭证,如果是统计全年的发生额就显得麻了烦。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网络财务与电子商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