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分析及对策研究(1)(2)
2015-11-21 01:02
导读:会计舞弊行为泛滥,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利益与 政治 利益驱动。会计人员为了私利进行的会计舞弊包括:贪污公款、贪污公物,私自挪用等。导致会计人
会计舞弊行为泛滥,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利益与
政治利益驱动。会计人员为了私利进行的会计舞弊包括:贪污公款、贪污公物,私自挪用等。导致会计人员有意造假的直接原因在于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淡漠,不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因此,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是预防会计人员有意造假的关键所在。
三、 会计人员被动造假
会计人员被动造假就是指会计人员在其同事、下属、上司、上级管理部门或其他单位个人进行会计违规行为时不抵制、不检举,甚至在各种内外部压力下被迫协同造假,导致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事实。从客观上看,会计人员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资料的直接制造者,假账必然出于他们之手。应该说,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情况下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会计造假的直接动机,而是出于种种顾虑和现实压力不得己而为之。
分析会计人员被动造假中其心理因素和行为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担心抵制造假会遭致日后的打击报复;和主动造假的同事、上司、下属或其他部门、个人关系良好,不愿伤害他们;担心抵制行为失败后被单位或周围人孤立或蔑视等等。这些心理因素会严重制约会计人员抵制或检举会计造假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会计人员被动造假。具体分析如下: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
我国智力资本会计研究的误区与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