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组织上市公司审计质量(2)
2015-11-21 01:03
导读:2.“包装上市”使一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成为必然。由于我国大多数国企上市前需经公司化改造,对原有劣质资产、负债及其相关成本、费用和潜亏进
2.“包装上市”使一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成为必然。由于我国大多数国企上市前需经公司化改造,对原有劣质资产、负债及其相关成本、费用和潜亏进行剥离,将亏损企业模拟成盈利企业,即所谓的“包装上市”。由于拆分出来的盈利企业原本不存在,所以上市前三年的财务数据也是虚拟的,并没有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如果公司真的有发展的话,通过上市后的运营,上述问题会逐步消化。而实际情况是不少在招股
说明书上前三年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上市后一年盈利,二年亏损,三年就ST了。
3.人为的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使上市公司的损益真实度大为降低。由于上市公司的先天不足和“包装”出来的收益不能在上市后持续实现,或为了进一步“圈钱”进行配股与增发等因素,人为的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往往成为上市公司掩盖利润不足和亏损的手段。按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被停牌;上市公司要申请配股必须前三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在6%以上等,都要求上市公司有利润的持续增长能力和业绩。达不到这些条件怎么办?如果停牌,不仅对公司稳定,而且对股东、债权人特别是银行都将是巨大的损失;如果不能实现配股或增发,又怎么能获取增量资金呢?因此,通过“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就成为某些上市公司达到配股、增发和避免停牌的最佳手段和主要动机。
4.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为上市公司人为操控损益提供了条件。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国有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情况较为普遍。特别是一些没有真正实现“三分开”的上市公司,与大股东(母公司)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业绩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关联交易移来移去。就像把钱从自己的一个口袋放进另一个口袋一样。
大学排名 (四)有关监管部门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罚相对滞后,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敢于做假,存在的侥幸心理
监管处罚制度对制止虚假财务报告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如果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只要作假必被发现而且给予重罚,理性的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将不会或不敢作假。而现实情况是有关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出现一种异常现象,特别是一些媒体首先曝光后,才进驻公司进行追查,但消极影响已经产生;其次是处罚的时效性不强,往往案件发生后经过了一年半载才被处罚,无形中削弱了处罚的惩戒效果;最后是处罚的力度不够,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被发现并查处的成本不高(与造假收益相比),致使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倾向于披露虚假财务报告,而注册会计师则往往抱有侥幸心理。
二.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上市公司审计业务质量工作的特点、难点与风险
(一)国家审计检查社会审计业务质量是一种再审计、再监督
所谓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上市公司审计业务质量就是对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社会审计组织完成的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出具的审计报告再进行审计,看其是否根据《中国注册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取得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必要的审计证据、是否存在遗漏或回避企业重大问题而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以及是否存在与上市公司合谋作弊,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问题。总之是看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是否真实、合法。很显然,要达到上述目的国家审计仅检查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审计档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上市公司进行延伸检查。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已审计过的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告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用国家审计的检查结果来验证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论。所以国家审计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上市公司审计业务质量从内涵到外延上都是一种再审计、再监督。这是此项工作最显著的特点。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大学排名 谈国有企业改革对企业审计的影响
做好经济责任审计 促进干部廉政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