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结合初探(下)((2)
2015-11-23 01:06
导读:“审计公示”是探索与被审计对象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性管理、以最简捷的方法收到最大面积成效的一种尝试。这种在被审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及职工代表
“审计公示”是探索与被审计对象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性管理、以最简捷的方法收到最大面积成效的一种尝试。这种在被审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及职工代表中公布审计报告的做法,使得内部审计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
培训被审计者”,就是对厂矿长、高级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要他们了解也给武钢高层管理层自身的管理带来利益,减少了冲突,在共同目标下形成合力。
“审计奖励制度”是对被审单位由硬约束转为正面激励的又一创新,也是内部审计在总经理授权下独特具备的职权。
“审计服务”使管理层经常性地考虑降低基层监管成本的问题。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认真论证公司内部审计、监事会、会计委派三者之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范围,减少了基层接受监管的负担。在实践中,做到与财务的认真沟通与配合。
四、内部审计在内控框架构建中的联动效应。
流程再造是创新型企业的灵魂。但是,创新又不可避免地会与现行法规制度形成碰撞,与现行的利益格局形成冲突。在这种整合之中,唯有内部审计能够凭借比其他部门聚集信息更多、管理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的优势,迅速形成一支创新型、反应快速的学习型团队,对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管理系统发表更具权威性的评价。
武钢汇集了来自集团各管理岗位的力量,针对各类主题联手攻关。这种无边界的组织效应和新型的“借脑”运作,产生了很大的合力效应。审计力量投入的重点不再是各个管理环节的本身,而是管理的接口部位这一权利与责任的传递点。这样就带动了相关部门各自敲响警钟,主动承担责任的联手管理,使审计线索的突破得以迅速切断流向不明渠道的资金,审计建议的实施成为一笔实实在在的管理创效的源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针对不同的经营环节,武钢采取了各种适合的审计方法。
在投资环节实施的“信息真实性审计”,增强了大多数投资者对国有资产保全的责任感;在物资采购环节联手实施“四大循环审计”,完善了“阳光采购”的内涵;在资产重组、资源利用的管理接口部位联合实施“审计穿行试验技术”,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评价内控制度,促进规范管理;评价营销制度,促进开拓市场;评价采购制度,促进增收节支,评价市场风险,促进优化决策,评价部门职责,促进闭环运行。通过对已报告的审计发现进行后续审计,求根溯源逼出部门联手管理,筑起控制企业利益流失的防线。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结合初探(上)
从Simunic模型看我国审计定价现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