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成果有效利用的途径(2)
2016-02-11 01:05
导读:内审人员除了要处理好与被审单位及相关人员的关系,也必须处理好与组织内的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人际关系。通过定期与董事会、审计委员
内审人员除了要处理好与被审单位及相关人员的关系,也必须处理好与组织内的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人际关系。通过定期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完善组织的信息与沟通程序,这是组织治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基础,同时积极有效的沟通又会促进内审人员与有关人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使审计结果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沟通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规划阶段,内审人员要与组织高层进行沟通,了解组织近期或长期的工作任务,围绕组织高层的中心工作来选择审计项目,取得管理高层的信任,从而保证审计成果得到充分重视。在审计实施阶段,内审人员要与被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讨论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及审计人员的安排等,同时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生产特点、控制系统及风险等,在沟通交流中考虑被审单位的感受,消除被审单位的排斥心理,营造理解与合作的气氛,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场审计结束后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审计报告出具前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对发现的问题开展交流,将沟通工作由“说服”向“协商”转变,取得被审单位的认可,保证审计结论得到各方的接受和支持。
四、建立反馈系统,监督内部审计程序的执行和落实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成果发挥出相应的效用,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或监督部门汇报,建立一整套信息反馈系统,严格执行责任制度和报告制度。
内部审计的信息反馈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严格报告制度。要求企业在实行内部审计后,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都有一定的了解,应定期、及时向内部审计主管领导、内部审计组织进行汇报,经过集体分析讨论,形成一定的审计意见和
整改措施,提交给企业主管领导。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内部审计报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内容全面。报告应详细说明内部审计的时间、审计的目的、审计的对象、审计所采用的方法、审计的过程,通过内部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全体审计人员讨论结果,会上发言情况以及具体整改措施,造成问题的原因及责任人。不仅包括经济指标还要包括文字说明。第二,时间及时。内部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内部审计报告反映出的问题越及时,调整和处理越迅速,对企业的各方面工作越有利。内部审计工作结束后,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认为本身的工作已经结束,因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不同,内部审计是为了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便企业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进一步改进不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使企业实现稳定发展。所以,内部审计应进行必要的审计后监督工作,检查监督责任部门整改情况,真正实现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