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2)
2016-02-28 01:02
导读:1.对财政性资金的审计。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不管是真实性、正当性审计还是效益性审计,财政审计都是国家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财政预
1.对财政性资金的审计。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不管是真实性、正当性审计还是效益性审计,财政审计都是国家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财政预决算审计是对一级政府财政资金的收进与支出的审计,要做到收的公道、支的恰当并保证收与支的平衡。对基层审计机关来说,除了审核各项收与支的真实、正当合规情况外,要向效益性方面延伸,就应该在审计中注重以下几个题目:一是各项税、费是否足额、及时收缴,能否做到足额、及时进库。并通过比较各类税费、各个年度的征管本钱的变动分析征管用度的公道性。二是应把握财政有无以各种方式借进资金。分析、评价财政借进资金的金额、占比,分析财政借款方式、借款期限等是否公道;分析财政借进资金的对财政产生的风险程度和回还借款对今后财政状况的影响。三是要重点把握审计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公道性,拨款的及时性,特别是对教育、科技、农业等重点专项资金是否能足额、及时安排,能否做到眼前效果与长远效益的统筹安排。 对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是财政性资金审计的重要组成,也是对财政预决算审计的收支公道性和效益性审计的进一步细化落实。审计中除了预决算审计中应留意的审计重点外,还要审核其单位财政、财务收进是否全部纳进财政同一治理;通过对单位各项收、支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来分析其机关行政职能的履行情况;要审核单位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情况。
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则应在审计真实性和正当性的同时,重点审计专项资金有无被挤占挪用;项目实施预算、实施时间有无重大变动;了解已完成项目的现实使用、治理、效果等情况。从中反映项目实施的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在方式上可以按资金类型采用专项审计调查的方式,关注资金使用、治理是否合规以及资金的使用效果,留意跟踪和应用财政绩效评估的成果;也可按项目类型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确定项目的决策、治理和绩效。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
这是目前绩效审计最直接、最有效的突破口。随着财政体制、政府投资治理体制的根本转变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部分预算等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投资绩效审计应重点审查建设主管部分上报的部分预算和同级财政部分批复的部分建设性预算,看财政部分和主管部分对项目建设资金的分配和审批是否公道、正当,是否存在“暗箱操纵”和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等违规题目。在具体的国家投资建设绩效审计项目中,应着重捉住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建设治理和投资效果四个环节开展审计。
投资决策环节主要审查立项是否规范、科学,重点审查项目审批是否严格遵守程序、论证是否充分、可行性研究是否确实可行,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决策责任制。资金使用环节主要审查建设资金安排和治理情况,看建设资金筹集是否及时到位;资金使用是否规范公道;政府各职能部分对建设资金拨付、使用和治理各环节的监管是否到位、有效。建设治理环节主要审查各种治理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对国家建设资金投资活动取得的有用效果的审核和评价,重点揭示项目建设治理中存在的题目,评价项目的投资绩效,规范招投标程序,促进建设单位内控制度建设,防止国有资产的正当流失;关注政府领导有无违规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行为,监视政府领导对财政性资金的支配权。投资效果环节要重点衡量建设项目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优劣程度及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效果,从宏观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方面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通过实际效益和设计效益的对比分析,对项目的投资效益做出客观评价。在具体实践中,要根据建设项目的行业性质和审计目的进一步探索细化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本身就是绩效审计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既包括了合规、正当性审查,也包括了经济性、效果性、效任性的评价,是财务审计、合规审计、绩效审计的综合。领导干部直接经手的具体经济事项可能并未几,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取得的经济成果,重大决策的正确与否,更多地要从领导干部所在地方、单位取得的经济效果中反映出来。因此,反映、评价其任期内取得的经济效益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