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应当把握好的环节(2)
2016-04-07 01:07
导读:选择好外包商之后,企业应该与外包商就有关事项签订外包合同。外包合同作为双方的主要约束条件,对外包合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
选择好外包商之后,企业应该与外包商就有关事项签订外包合同。外包合同作为双方的主要约束条件,对外包合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的合同可以帮助企业甄别高效承包商,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道德风险题目,促使承包商努力完成外包业务。
内部审计外包合同应当考虑企业经营需求和在风险评估、选择外包商阶段被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应当包括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业绩标准、安全保密、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审计收费、争议解决。
a. 服务范围:合同应当明确规定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外包商的任务和职责;外包商实施的风险分析和制定的计划必须事先得到企业高级治理层的批准。
b. 业绩标准:业绩标准规定了外包商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假如未能满足标准实施的补救措施。企业应当定期审查外包商的业绩标准,确保其内部审计服务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
c. 安全保密:合同应当规定外包商守旧执行业务过程中获知的贸易秘密,以防止其泄露企业的贸易机密而影响企业的竞争上风。
d. 控制措施:企业应当考虑外包商的内部控制措施;遵循监管要求的合规性;外包商保持的有关记录;高级治理层及其代表、外部审计职员和监管当局有权在任何时候接触与外包商任务有关的记录,包括审计
工作计划和
工作报告。
e. 审计条款:合同应当注明外包商提供的内部审计报告类型(如财务、内部控制和安全评估)。合同也应当注明内部审计次数、有关审计本钱和企业获取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利。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f. 报告制度:合同条款应当规定企业收到的内部审计报告的时间、类型和次数。
g. 审计收费:合同应当明确内部审计服务收费的计费依据、计费标准及付款方式与时间。
h. 争议解决:企业应当在合同中订立一个争议解决规定,以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题目。
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带来新的题目,企业治理当局在签订外包合同时应考虑合同是否具备足够的灵活性,所以企业与外包商之间也应当订立可以改变合同条款的协议,尤其是会预料到可能出现重大题目而需要扩大审计工作的时候。在签字之前,双方应当聘请法律顾问进行审查。
四、 控制和监视
内部审计外包后,企业面对的不再是企业内部的审计职员,而是承包商,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运作风险。因此,对整个外包活动的控制和监视就显得额外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外包工作的成败,是整个外包工作的关键所在。对于外包过程的风险,假如企业不能很好地甄别并加以控制,那么企业不仅不能从外包中获益,还有可能面临难以估量的损失。特别是当企业将一项重要的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出往的时候,就更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和监视。
企业可以不参与外包审计,但不能不控制审计过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论是否外包,企业的董事会和最高治理层都应对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负终极的责任。部分外包内部审计业务的企业,应当考虑维持一支少量精干的内部审计队伍,并让具备资深和经验丰富的审计职员担任内部审计部分负责人。外包商协助内部审计职员确定要审查的风险,提出建议,实施经内部审计经理批准的审计程序,并与内部审计职员共同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其发现的题目。全部外包内部审计业务的企业,应保存一名内部审计部分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日程进行适当的安排和控制。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对外包过程的监视,主要是监视承包商的行为及结果,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 监视外包商的运作状况
审查审计报告和获取的监管检查报告,评价外包商控制措施的完备性;跟踪检查审计报告所指明的任何缺陷;定期审查外包商与内部控制有关的政策;监视外包商在内部审计方面的人事变动;实施现场监视检查等。
b. 评估外包商提供的内部审计服务质量